中學申請文書(shu) 讓招生官有機會(hui) 了解申請者的背景故事和生活經曆。與(yu) 曆史或生物研究論文不同的是,申請文書(shu) 不依賴於(yu) 曆史事件的準確性,也不需要科學實驗的數據。你對文書(shu) 題目的回答內(nei) 容應該是你的個(ge) 人故事。
比如說,文書(shu) 題目可能會(hui) 讓你寫(xie) 一段你與(yu) 父母、朋友或同學辯論一個(ge) 有爭(zheng) 議的話題的經曆,或者讓你寫(xie) 你獲得的最大的個(ge) 人成就。那麽(me) 撰寫(xie) 申請文書(shu) 時,最好的策略就是展示,而不是單純嘴上說說(Show, not tell)。
招生官的任務是維護校園社區,為(wei) 學生提供盡可能好的學習(xi) 環境。為(wei) 了實現這一目標,招生委員會(hui) 成員在審閱每份申請時,會(hui) 重點關(guan) 注申請者是否能積極地融入他們(men) 的校園社區。申請文書(shu) 題目就是為(wei) 了幫助招生官獲得這些信息而設計的,讓招生官能夠進一步了解申請者的個(ge) 性、性格和申請動機。
那麽(me) 要寫(xie) 出成功的優(you) 秀文書(shu) ,申請者就需要向招生官呈現和展示自己的故事。
在文書(shu) 中使用五種感官(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和視覺),從(cong) 申請者自己的角度生動地描述自己的個(ge) 人故事,這樣的文書(shu) 效果最好。你在文書(shu) 中描繪的圖像越清晰,文書(shu) 就越有力。
我擔任招生官時,經常會(hui) 讀到這樣的文書(shu) 開頭:
The first time I went to an art museum, I went with my grandmother. We took the subway to the MoMA and spent an amazing seven hours walking through the portrait galleries, except for the hour we took to eat lunch and talk about the paintings we saw. This visit to the MoMA was the inspiration for me to become an artist.
我第一次去藝術博物館是和我祖母一起去的。我們(men) 坐地鐵去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花了7個(ge) 小時在肖像畫館裏走了一圈,不算我們(men) 吃午飯和討論我們(men) 看到的畫作的那一個(ge) 小時。去參觀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經曆促使我決(jue) 定成為(wei) 一名藝術家。
這是一個(ge) 很經典的反麵教材,文書(shu) 作者隻是單純地講述,而沒有向招生官展示。這篇文書(shu) 讀起來很像你在學校課堂裏寫(xie) 的論文,大部分內(nei) 容都集中在事實陳述上,雖然這些事實都是準確的,但讀者並不會(hui) 覺得很有趣。讓我解釋一下:
光是陳述事實,其實很難讓招生官了解你這個(ge) 人是什麽(me) 樣的。比如說“我們(men) 坐地鐵去了…”,“去參觀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促使我”,這些內(nei) 容提供了關(guan) 於(yu) 當天所做的事情的信息,但卻提供很少關(guan) 於(yu) 申請者本人的信息,從(cong) 而削弱了申請文書(shu) 的有效性。
“......花了7個(ge) 小時在肖像畫館裏走了一圈......”數字是一種展示的形式,因為(wei) 它們(men) 是每個(ge) 人都能理解的概念。然而,數字本身並不能解釋文章作者所想的或所經曆的事情。例如,哪些畫作是令人難忘的?它們(men) 是如何點燃申請者的藝術創作激情的?招生官更有興(xing) 趣了解這類見解。
最後,作者和祖母在午餐時討論了什麽(me) ?討論的內(nei) 容將為(wei) 能讓招生官更加了解申請者。
請記住,中學申請競爭(zheng) 非常激烈。每位申請者都希望獲得錄取,那就必須盡其所能在申請中脫穎而出,因此你的文書(shu) 必須要能向招生官展示你的性格特點,而不隻是單純敘述事實。
接下來給大家看看上麵這段文書(shu) 應該如何改寫(xie) ,如何加入感官圖像和信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這些改動旨在向招生官解釋,這一次博物館之旅如何點燃了這位申請者成為(wei) 藝術家的願望,並證明為(wei) 什麽(me) 這位申請者會(hui) 成為(wei) 他們(men) 學校優(you) 秀的一員。
I took my first trip to a museum trip with my grandmother. We visited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in New York City. We packed ourselves onto a crowded E Train with rush hour commuters and endured the thirty-minute ride. We spent seven amazing hours wandering through sun-brightened galleries, gazing at many masterpieces.
我的第一次博物館之旅是和我奶奶一起去的。我們(men) 參觀了紐約市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我們(men) 擠在擁擠的地鐵E線上,與(yu) 高峰期的上班族一起,忍受著三十分鍾的車程。我們(men) 花了7個(ge) 美妙的小時,在充滿陽光的畫廊中漫步,欣賞各副傑作。
My grandmother and I lingered longest in front of works by Diego Rivera. Prior to this trip, I’d only seen his art online. Rivera’s work impressed me because he used muted red, green and brown tones to portray the commonness of people and the mundane repetition of everyday daily life. At lunch, my grandmother and I discussed her knowing Rivera. She lived two doors away from him in Mexico when she was an art student there. She ran into him on the street and in the local grocery stores. Through her stories, I learned about Rivera’s approached to the creative process in creating his art. That visit to the MoMA inspired me to become an artist.
我的祖母和我在Diego Rivera的作品前駐足欣賞的時間最長。在此之前,我隻在網上看過他的作品。Rivera的作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wei) 他善用柔和的紅色、綠色和棕色的色調來描繪人們(men) 的平凡和日常生活中的瑣碎與(yu) 重複。午餐時,我的祖母和我討論了她對Rivera的了解。她在墨西哥學習(xi) 藝術時,就住在離他兩(liang) 戶人家的地方。她還在街上和雜貨店裏碰到過他。她給我講的故事讓我了解了Rivera創造藝術的理念。去參觀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經曆促使我決(jue) 定成為(wei) 一名藝術家。
改寫(xie) 後的文書(shu) 從(cong) 一段變成了兩(liang) 段,新的版本詳細描述了作者去MoMA那天的經曆、在那裏所經曆的事情以及作者想成為(wei) 藝術家原因,而原來的版本則沒有分享這麽(me) 多具體(ti) 的信息。
大家可以再回頭仔細研究一下這篇文書(shu) 前後兩(liang) 個(ge) 版本之前的區別,才能更好地理解展示(show)和講述(tell)之間的區別,以及為(wei) 什麽(me) 展示的寫(xie) 作手法會(hui) 更加吸引招生官。此外,大家還可以關(guan) 注作者與(yu) 祖母共進午餐的部分。祖母在墨西哥學習(xi) 藝術的生活以及她遇到知名畫家Diego Rivera的故事,也可能會(hui) 讓招生官產(chan) 生這樣的聯想:這篇文書(shu) 的作者自己未來也會(hui) 和祖母一樣成為(wei) 一名藝術生。
申請文書(shu) 的目的是讓招生官了解申請者的個(ge) 性和性格,而細節刻畫能夠讓你的文書(shu) 更上一層樓。光是陳述基本事實隻能提供非常有限的信息,展示的手法才能讓招生官腦海裏形成一副畫麵。正如英語裏有句俗語所說:一幅畫能描繪出千言萬(wan) 語(a picture paints a thousand words)。
這句俗語有點像中文裏的“百聞不如一見”,雖然招生官不能通過文書(shu) 材料直接見到你,但如果你能在文書(shu) 中栩栩如生地講述自己的故事, 那就能在招生官的腦海裏描繪出一副你的樣子,才能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