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一年製研究生在內地的認可度如何?

Q:我本科是語言係,想在港大讀一年製研究生後,再工作考博,如果我讀完港大研究生後,想考內(nei) 地好大學的博士,這種情況怎麽(me) 樣?

是否承認,或者有優(you) 勢還是劣勢?

論學校排名,港大在大陸和清北一個(ge) 檔次,世界影響力甚至比清北還要高;

香港留學|香港大學一年製研究生在內(nei) 地的認可度如何?

論學科排名,港大語言學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2,僅(jin) 次於(yu) 大陸的北大(全球第8);

香港留學|香港大學一年製研究生在內(nei) 地的認可度如何?

論就業(ye) 力,港大QS畢業(ye) 生就業(ye) 競爭(zheng) 力全球第10,僅(jin) 次於(yu) 大陸的清華大學(全球第6);

香港留學|香港大學一年製研究生在內(nei) 地的認可度如何?

以上三項,完全足以證明香港大學的江湖地位,至少表明港大的學校招牌、學科建設實力,以及畢業(ye) 生的認可度都是屬於(yu) 頂尖的,在國際上根本不輸清華北大的學生。

至於(yu) 說一年製碩士到底有沒有含金量?

能不能被認可?

對於(yu) 這個(ge) 問題的爭(zheng) 論一直以來都忽視了客觀的社會(hui) 情態和經濟發展需求——

我們(men) 隻是想當然地把時間長短與(yu) 所學內(nei) 容的含金量掛鉤起來,而忘記從(cong) 效率的角度去評價(jia) 教育所耗費的時間成本。

打個(ge) 不恰當的比方,古代考功名,有人兒(er) 孫滿堂才中了舉(ju) 人,有人年未弱冠就中了進士,大家讀的都是四書(shu) 五經,你能說六七十歲的舉(ju) 人把四書(shu) 五經讀了一輩子,所以比弱冠之年的進士含金量更高麽(me) ?答案不言而喻。

還是那句話,教育製度也是國家製度的一部分,大陸地域廣闊、人口眾(zhong) 多,近四十年間又經曆了極速的經濟社會(hui) 變遷,差不多走完西方國家花了一兩(liang) 個(ge) 世紀才走完的幾次大變革,如此複雜的國情之下,當然沒法像英美教育體(ti) 係那樣過於(yu) 細化高等教育學製。

而且,大陸的研究生學製(包括碩士和博士)並非一開始就是現在這樣,從(cong) 建國以來其實也經曆過反複的調整、論證和變革,而總的變因不外乎——國際接軌需要、國家政策支持、經濟社會(hui) 推動、高校競爭(zheng) 發展、導學關(guan) 係衝(chong) 突等。

從(cong) 整個(ge) 的邏輯演化過程來看,“研究生學製呈現逐步縮短又按博士碩士分化並實行彈性學製的趨勢”,其中不難看出——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這場數十年間學製變革的基本邏輯起點。

因此,諸如“一年製碩士能不能被認可”、“一年製和三年製碩士哪個(ge) 含金量更高”等問題,評判的原則不是大家的定勢思維,而是整個(ge)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需求和趨勢。

學製也並非像大家想得那樣越長就越好。如果培養(yang) 時間太長,也會(hui) 造成如下多重問題:

  1. 從學生角度來看:教育時間成本耗費過大,耽誤了進入社會的最佳年齡;
  2. 從家庭角度來看:父母作為主要教育投資者的培養周期太長,無法為家庭創造更多價值;
  3. 從高校角度來看:教學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對於科研的投入力度被損耗;
  4. 從社會角度來看:不能及時對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中間地帶的技術型人才缺乏(尤其我國已經初步進入了人口老齡化階段,更應該在人才培養的周期上縮短時間);
  5. 從國家角度來看:與國際短學製脫軌,推遲進入“科學創造的最佳年齡區間”。

從(cong) 以上多重角度去論證,教育時間的縮短才是中國大陸未來學製變革的一個(ge) 主流。

因此,不管是香港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的一年製碩士,從(cong) 本身學製的合理性上來判斷,不太可能像很多人想當然認為(wei) 那樣不會(hui) 被認可、甚至被取締。

其實對於(yu) 絕大多數考研和留學的人而言,碩士學曆隻是為(wei) 了給就業(ye) 加碼,而不是長期從(cong) 事科研學術,更不是將來以此為(wei) 業(ye) 。

迫使我們(men) 選擇提升學曆的根本原因是就業(ye) 環境的問題:

優(you) 質崗位的就業(ye) 門檻設置越來越高,一些傳(chuan) 統行業(ye) 和本科專(zhuan) 業(ye) 同步消亡,對於(yu) 本科學曆還行的人也需要通過碩士轉專(zhuan) 業(ye) 達到就業(ye) 轉行換賽道的目的。

對於(yu) 大量的以上兩(liang) 類升學人群,並不熱愛科研學術,選擇一年製的授課型碩士提升就業(ye) 競爭(zheng) 力、調整就業(ye) 方向,從(cong) 所花費的時間、精力成本,以及最終所達到的目的來看,難道不是一個(ge) 相對雙贏的局麵嘛?

另外,很多人認為(wei) 一年製碩士申請難度低,對大陸考研上岸、還讀了兩(liang) 三年的同學相比不太公平。但僅(jin) 論申請香港的碩士生源,這批人的本科背景、學習(xi) 成績並不差的,那些低背景錄取港前三的隻是小概率事件。

而且退一步講,如果這批人不選擇留學而是在大陸考研,大家在一個(ge) 池子裏卷死自己,不見得有人能在這場時代的困局中撿到什麽(me) 便宜。

最後,針對題主的一些問題,學姐在這裏給出幾點建議:

  1. 首先,如果你讀完港碩的打算是先工作,然後過幾年再申請博士,那我完全建議你申請港大。相對來說港大的語言學競爭並沒有那麽激烈,你的均分成績+標化成績突出,再增加1-2段相關研究經曆,拿到offer的希望就很大,同等排名下你去考北大的語言學試試?
  2. 其次,港大的語言學畢業後,工作完全沒問題,相關行業你的競爭力絕對不會低於同等本科背景下的大陸研究生;
  3. 最後,申請博士的先決條件是你的研究成果和科研潛力,並不是說你是一年製碩士就沒有資格申請了,所以你應該主動做好研究計劃,在選課時選擇一些科研“含量高”的課程,甚至還可以找老師加入科研項目,畢業後申請本校的RA(這種都是有工資的,基本能覆蓋你的生活費),過個一兩年申請博士絕對不成問題。

以上,希望能幫助到題主和同樣有困惑的同學。

參考文獻:

1)《我國研究生學製的曆史演變、現實問題與(yu) 改革建議》 作者:周文文,餘(yu) 倩,倪加旎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WGHS沃頓商賽時間線:沃頓商賽的晉級條件是什麽?

下一篇

2023年DSE考試中文科題目曝光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