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學的免費高等教育一直是很多同學選擇德國留學的主要原因之一。盡管目前巴符州和慕尼黑工大相繼對非歐盟學生收取學費,但是絕大多數德國公立大學仍然是免費的。
那麽(me) 德國大學是如何在免學費的情況下維持高水平運作呢?這就不得不說起德國大學的資金構成。目前德國大學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liang) 個(ge) 方麵,一個(ge) 是國家的科研經費撥款,另外一個(ge) 是來自社會(hui) 及企業(ye) 的資金支持。由於(yu) 國家提供的科研預算每年的波動不是很大,所以來自第三方的資金就成為(wei) 對比各大高校的一個(ge) 重要評價(jia) 指標。
最近,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了大學第三方資助收入的最新數據。據統計,2024年德國大學的教授們(men) 平均籌集了 298,400 歐元的第三方資金。
根據這份報告,這個(ge) 數字比 2023 年增加了 3.8%,即增加了11,000 歐元。而從(cong) 整體(ti) 上看,相比上一個(ge) 評估周期,第三方資助總額幾乎保持不變,僅(jin) 增加了 0.2%。
那麽(me) 哪些學校表現最好呢?
根據該統計報告,亞(ya) 琛工業(ye) 大學(RWTH Aachen)的每名教授一如既往地獲得了最多第三方資助的資助,達932,100歐元。排在他們(men) 後麵的是慕尼黑工業(ye) 大學(人均79.98萬(wan) 歐元)和斯圖加特大學(人均76.36萬(wan) 歐元)。
這個(ge) 數據是沒有計算大學附屬醫院的第三方資金支持的。因為(wei) 這部分收益不僅(jin) 數額巨大,而且並非每個(ge) 高校都有附屬醫院,所以排除了這部分數據的幹擾。
那麽(me) 哪些學科得到的資助最多呢?
根據聯邦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人類醫學和健康科學獲得了661,200歐元的第三方資助。這比 2023 年增加了 9%。其次是工程科學,為(wei) 652,500 歐元(增長 3.4%),農(nong) 業(ye) 、林業(ye) 和營養(yang) 科學以及獸(shou) 醫為(wei) 386,500 歐元(增長 0.2%)。
據統計,法學、經濟和社會(hui) 科學領域教授的第三方資助收入明顯較低,為(wei) 145,100歐元(增長2.2%),人文學科教授為(wei) 136,600歐元(增長7.5%)。藝術和藝術研究專(zhuan) 業(ye) 最低,為(wei) 77,200 歐元。這也是唯一一個(ge) 第三方資助下降的學科組(負 6.8%)。
據統計,慕尼黑工業(ye) 大學獲得第三方資助最多,總計3.47億(yi) 歐元。其次是亞(ya) 琛工業(ye) 大學(3.31 億(yi) 歐元)和德累斯頓工業(ye) 大學(2.35 億(yi) 歐元)。
另外在統計中還發現,應用科技大學的教授在第三方資助上要明顯少於(yu) 綜合類大學。
在應用技術大學(不包括行政學院),每位教授的平均第三方資助收入為(wei) 46,300 歐元。不過在2024年這個(ge) 數字也出現了增長,相比2023年增長了 6.7%。而藝術學院的情況有所不同:2021 年,第三方資助收入下降了 4.2%,為(wei) 17,500 歐元。
綜上,第三方資金是德國大學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對比這個(ge) 數據能夠給我們(men) 在擇校上更多的啟發,而教授資金的多少也決(jue) 定著博士和研究的情況。一般資金較充裕的學校其能夠提供的博士職位也更多。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