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公立大學本科怎麽樣?

不是說法國讀大學很便宜嗎?

是不是去了就能順順利利混個(ge) 文憑

回來?

聽起來是這樣,但真不是那麽(me) 回事。法國的本科教育,說到底是一把雙刃劍——人人都能進,可不是人人都能出。

啊?不是說歐洲大學都很自由、很浪漫的嗎?

自由是真的,自由到你可以隨時轉專(zhuan) 業(ye) 、退學、gap個(ge) 幾年。但“浪漫”後麵,是嚴(yan) 苛的課程製度、極低的畢業(ye) 率,還有背後那套‘寬進嚴(yan) 出’的淘汰機製。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men) 就從(cong) 製度、數據、和現實三個(ge) 維度,給你還原一下法國本科的真相。

01、法國本科製度的曆史演變

在“3-5-8”現代學製確立之前,法國本科的前身是DEUG(Diplôme d’études universitaires générales),中文大致可譯為(wei) “普通大學學習(xi) 文憑”,學製為(wei) 兩(liang) 年,定位是基礎學術訓練階段,完成DEUG後,學生可以選擇離校或繼續讀第三年。

隨著歐盟教育一體(ti) 化進程的推進,法國於(yu) 2002年全麵改革,采用目前的“LMD”結構:Licence(本科3年)+Master(碩士2年)+Doctorat(博士3年)。此舉(ju) 旨在與(yu) 歐盟各國統一學製與(yu) 學分標準,提升學生流動性和學曆的國際認可度。

本科階段總學分為(wei) 180個(ge) ECTS學分(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即每年約60學分。通常一門課程配套6學分,考試合格才能獲得學分。

02、本科教學結構

法國本科分為(wei) L1(第一年)、L2(第二年)和L3(第三年)三個(ge) 階段,課程結構非常係統:

大學科(L1-L2):基礎教育階段

L1和L2通常不開設具體(ti) 專(zhuan) 業(ye) ,而是劃分為(wei) “大學科”(discipline universitaire large),比如:

  • Sciences humaines et sociales(人文社科)
  • Lettres et langues(文學與語言)
  • Droit, économie, gestion(法學、經濟與管理)
  • Sciences et technologies(理工)

這種“大類招生”的模式使學生在前兩(liang) 年接受通識教育,並有更多機會(hui) 接觸本領域的不同方向。

分流選擇(L3):專(zhuan) 業(ye) 定向或職業(ye) 規劃階段

到L3階段,學生需選擇:

  • Licence (普通學士):偏向研究、理論,為繼續攻讀碩士(M1、M2)做準備。
  • Licence professionnelle(職業學士):為就業定向設計,課程更具實踐性,幾乎都包含企業實習和項目。

課程組織

法國本科課程通常由以下幾類組成:

  • CM(cours magistraux):大課,教授講授主幹理論,通常在階梯教室進行。
  • TD(travaux dirigés):小班課,圍繞CM內容進行練習、作業和討論。
  • TP(travaux pratiques):實驗、實操課程,常見於理工科。

三年下來,課程總量一般為(wei) 1500至1700小時,每年平均500至600小時。與(yu) 英美“學分=課時”的模式不同,法國課程強調“教學單位+工作量”,學生需自行閱讀文獻、準備報告等,這部分“非課堂工作”並不計入課時總數。

03、為(wei) 什麽(me) 法國大學本科畢業(ye) 率如此之低?

根據《L’Étudiant》2025年發布的數據,法國大部分大學三年內(nei) 本科畢業(ye) 率在35%-45%之間,僅(jin) 有極少數高校能超過50%。這在世界範圍內(nei) 都顯得“偏低”。

那問題出在哪?

  1. 寬進:無門檻入學,生源質量參差

    法國高中畢業(ye) (獲得BAC)即可報讀大學,沒有統一選拔考試(如中國高考),隻要在Parcoursup係統中填報誌願、完成文件審核即可錄取。大量學生在缺乏學術準備、動機模糊的狀態下就讀大學,導致高淘汰率。

  2. 嚴(yan) 出:淘汰機製明確,自主性要求極高

    法國大學沒有班主任或輔導員製度,沒有“簽到點名”,也沒有統一的學習(xi) 計劃管理。學生必須完全自我驅動,自我安排進度。一旦不適應這種自由節奏,很容易被課程拖垮。

  3. Réorientation常態化,增加表麵“失敗率”

    法國鼓勵學生探索個(ge) 人興(xing) 趣,因此轉專(zhuan) 業(ye) 、換學校乃至休學重來都被視為(wei) 正常過程。例如L1一年級通過率在很多學校僅(jin) 有30%以下,但並非所有“失敗者”都是“退學者”,相當一部分選擇了換方向繼續求學。

  4. 免費反而被“低估價(jia) 值”?

“Ce que l'on obtient sans effort, on le jette sans regret.”

“輕易得來的東(dong) 西,人們(men) 也會(hui) 毫不珍惜。”

免試入學+免費教育+住房補助+大學餐補 +交通優(you) 惠,讓一些學生缺乏“沉沒成本”的緊迫感。

5.法國社會(hui) 就業(ye) 結構對“Licence”不友好

在法國,就業(ye) 市場對學士畢業(ye) 生並不友好,尤其是公立大學文科Licence學曆,通常無法直接找到高質量就業(ye) 崗位。有這麽(me) 個(ge) “就業(ye) 鄙視鏈”(客觀現實,不代表筆者 觀點):

大學校(工程師)> 高商(管理)> 公立碩士(職業(ye) 類) > Licence Pro > Licence 普通文科

再加上法國政府每月還會(hui) 給大學生生活補貼,以及房補+餐補+交通等各種補貼。給很多“躺平”的大學生營造了一個(ge) 相對溫暖的小窩。讓一些青年人耗在大學裏,不願意走向社會(hui) 。

04、法國本科教育的優(you) 勢:自由與(yu) 探索並重

盡管畢業(ye) 率不高,但法國本科仍有值得肯定的亮點值得學習(xi) :

✅ 結構緊湊、性價(jia) 比高:三年製本科節省時間與(yu) 資源。

✅ 理論與(yu) 實踐結合:大課、小課、實驗、實習(xi) 配合緊密。

✅ 歐洲互認度高:180學分體(ti) 係便於(yu) 交換、轉學、申請歐盟其他國家的項目。

✅ 專(zhuan) 業(ye) 定向合理:前兩(liang) 年通識+後一年專(zhuan) 業(ye) 細化,讓學生有時間做“二次選擇”。

✅ 路徑靈活:不滿意可以重選,不適應可以中斷再來。學校和社會(hui) 對學生更換專(zhuan) 業(ye) 和學校比較寬容。

✅ “離家近”更重要:法國家庭擇校首因是地理位置而非學校排名,這讓大學區域均衡發展,也緩解了“卷名校”的壓力。

✅ 沒有文憑和院校背景歧視:隻要一心向學,無論你來自何處。最終碩士都可以申請到更好的學校。(當然說完全也不可能,隻是相較而言)

05、存在的問題,依然嚴(yan) 峻

法國本科教育畢業(ye) 率低,直接影響就是教育浪費:

  1. 過分“寬進”:生源參差不齊,投入浪費嚴重

    法國大學本科無入學考試,高中文憑即可申請入學。這種招生機製雖然體(ti) 現了教育公平,卻也放棄了對生源質量的篩選。沒有統一的起點,學生能力差異極大,最終導致大學在教學資源分配和教學節奏把握上十分困難。

    這種“零門檻”的錄取方式,也讓一些並不真正願意深造的學生走入校園。對這些學生而言,本科三年更像是“嚐試”而非“目標”,在缺乏學習(xi) 動機和能力基礎的雙重掣肘下,退學、重修、換專(zhuan) 業(ye) 的比例極高。

  2. 高教資源重複建設,結構性浪費依然存在

    過去二十年,法國高教係統經曆了大刀闊斧的整合改革,從(cong) 00年代的80多所大學縮減合並至如今的60餘(yu) 所。但重複建設依然存在。

    不少城市內(nei) 有兩(liang) 所甚至三所大學開設相同的人文或社科專(zhuan) 業(ye) ,專(zhuan) 業(ye) 方向雷同、課程交叉,師資難以集中。這種“平行建設”非但沒有提升教育質量,反而稀釋了資源配置,造成行政、教學與(yu) 財政層麵的雙重浪費。

  3. 教學過程缺乏支持機製,強調“自主”反成困境

    法國大學極為(wei) 重視學生自主性:無班主任/輔導員、無簽到、課程選修靈活。但在現實中,這種自由往往也意味著“孤獨”。學生麵對海量課程與(yu) 自由安排時,若缺乏清晰目標和足夠自律,極易陷入“掉隊”狀態。

相比之下,法國工程師學校或高商的“過程管理”更加係統:有項目導師、評估反饋、行業(ye) 實習(xi) 、升學建議,真正實現“扶上馬送一程”。而法國本科階段卻多以“年終刷人”為(wei) 主,不管過程,隻看結果。淘汰機製“冷酷”,卻少有前期幹預或幫助,教育效果自然打折扣。

06、結語:浪費還是托底?公平與(yu) 效率的難題

與(yu) 中國一樣,法國本科教育也是國家投入巨大的“惠民工程”,但法國選擇了更偏“平等”的道路:

  • 不選拔,歡迎所有有意願的人來讀;
  • 不催促,允許大家慢慢找方向;
  • 不歧視,認可學術探索中的非線性路徑。

這帶來了“浪費”,但也撐起了“教育的普遍性”。

也許最理想的本科教育,是中法二者的結合體(ti) :由國家負擔教育成本,有相對公平的入學考試機製,有明確專(zhuan) 業(ye) 分流與(yu) 支持係統,有更強的過程引導,也有選擇轉向的自由。

而法國大學本科,就是這個(ge) 矛盾共同體(ti) 的活生生範例:一邊是理想主義(yi) 的寬容,一邊是現實主義(yi) 的嚴(yan) 酷。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4月19日成都貝賽思開放日活動 沉浸式體驗校園魅力預約已開啟!

下一篇

2025年袋鼠競賽真題/解析/答案預約對答案!附袋鼠查分詳細流程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