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更好地幫助準備申請的學生 “衝(chong) 藤”,從(cong) 有同樣經曆的過來人那裏獲取有價(jia) 值的經驗,機構曾特邀多位被美國頂尖名校錄取,以及已在知名美國大學學習(xi) 的機構學長老師,帶來了精彩的討論與(yu) 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部分學長老師來自美國寄宿高中。現在愈來愈多的中國家庭選擇將學生在初高中階段送往海外求學,但大多數美高學子及家庭並不知道美高的學習(xi) 生活到底能帶給學生什麽(me) 樣的“加分項”,以及在申請大學過程中該如何有效利用身邊的優(you) 質資源。
機構特此推出美高學生分享係列文章,旨在幫助學生獲取美高學習(xi) 生活的“一手”信息,帶給他們(men) 的影響和改變,了解學生站在美高這一起點上,該如何最大化利用身邊的資源去做好美本申請的規劃。
今天內(nei) 容來自2023屆被UCLA錄取的Mina老師,來看看她的精彩分享吧!
背景概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是世界頂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多年來蟬聯美國申請人數最多的大學,也是錄取難度最高的大學之一。得益於(yu)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電影、戲劇、傳(chuan) 媒或藝術類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一直是UCLA的強勢學科。除此之外,醫藥學、教育學、社會(hui) 學、統計學、電子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政治和國際關(guan) 係等也是全美排名靠前的專(zhuan) 業(ye) 。
機構學生Mina,就讀於(yu) 美高The Taft School,在2023 申請季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錄取,學習(xi) 方向是環境科學。她眼中的美高生活如何,升入美本後帶給她帶來哪些經曆,有哪些寶貴經驗給到大家呢?
1、如何做出前往美國學習(xi) 的決(jue) 定?
John:作為(wei) 一名曾就讀美國寄宿高中的學生,意味著你更早便開始了海外的學習(xi) 生活,講講你的經曆,當初是如何做出留學決(jue) 定的?
Mina:我從(cong) 一開始就挺確定接受國際化教育的,美國和英國都是我的目標。我挺喜歡初中在德威的學習(xi) 和生活,課程非常嚴(yan) 格,學業(ye) 壓力也比較大。除此之外,課餘(yu) 時間我會(hui) 花很多時間在活動上的,特別喜歡表演和視覺藝術。
之後我感覺美國可能更適合自己,想探索在美國的學習(xi) 生活,所以決(jue) 定申請美國寄宿高中。當然這絕對是全家人共同的探討、努力和抉擇,如果沒有父母的支持,我不會(hui) 有那麽(me) 強烈的意願去深度探索。我覺得能在14、15 歲的時候經曆一次美高申請過程挺好的。因為(wei) 真的很像一場未來大學的預演,某種程度幫助了我為(wei) 未來申請大學做好準備。
2、美國大學的真實感受如何?
John:Mina你所在的寄宿高中有很大的自由度,之後進入美國大學的感覺怎麽(me) 樣?從(cong) 一名大二學生的視角為(wei) 我們(men) 回顧一下這段旅程?
Mina:我特別喜歡美高的學習(xi) 生活。The Taft School提供非常緊密的師生關(guan) 係,我感覺自己是與(yu) 在那裏的大概600個(ge) 學生一起成長起來的。所有教職員工和學生生活在一起,學校的社區感非常強,我和Taft的所有教職員工關(guan) 係非常密切。這與(yu) UCLA的情況完全不同,大學裏大概有15000名學生,這麽(me) 大的班級規模對我的整體(ti) 學習(xi) 經驗和社交生活產(chan) 生了重大影響。
我在美高時習(xi) 慣於(yu) 一比五的師生比例,每個(ge) 班可能隻有16 名學生,大家通過圓桌會(hui) 議討論各種學科議題。如果遇到學習(xi) 或生活上的難題,我常去宿舍或者老師家去尋求建議和幫助。進入大學後,這樣的支持就不存在了。班級規模過大,教授不會(hui) 照顧到每個(ge) 學生的學習(xi) 需求。大學第一年是個(ge) 非常艱苦的適應過程,我得自己想辦法獲得幫助和支持,我花了很長時間調整適應。
3、如何探索自己的學術興(xing) 趣和未來發展?
John:Mina,你用自己豐(feng) 富的經曆打造了一個(ge) 清晰的申請故事。請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將不同的活動線串聯,結合在一起來打造這個(ge) 故事的?進入大學後你還在延續這個(ge) 學術興(xing) 趣嗎?
Mina:很開心可以談論我最愛的環境科學了!高中時我像大多數人一樣,對很多東(dong) 西都很感興(xing) 趣。熱衷於(yu) 演戲和藝術,想象著自己也許會(hui) 成為(wei) 一名作家,對動物的感興(xing) 趣也許能讓自己成為(wei) 一名獸(shou) 醫。直到選擇學習(xi) 環境科學,對我來說真是個(ge) 重大的人生轉折。
潛意識裏我就都知道自己是個(ge) 熱愛大自然,喜歡徒步旅行和戶外活動的女孩。我在Taft時的導師是Mcaleen先生,他也是我的 AP 生物老師。他基本上就像父親(qin) 一樣的存在,為(wei) 我的學習(xi) 生活提供指導。高中四年中我經常和他談論人類學、環境科學以及地質學以及這些學科的交叉領域——環境科學並展開了很多活動。
例如,我在Taft熱衷於(yu) 清潔飲用水,對廢水進行處理等。我圍繞著湖沼學領域開展了實地科研項目,前往康涅狄格州地區的春池和不同淡水水體(ti) ,采集樣本並進行大量水質測試並發表論文。因為(wei) 參與(yu) 了這個(ge) 項目,我得以與(yu) 市長辦公室的人談論環境治理等內(nei) 容。
我還參加了一個(ge) 致力於(yu) 將Taft打造成更清潔、更可持續的環境的學校委員會(hui) 。加入委員會(hui) 的第一年,我們(men) 就對現有環境進行改造以提高能效,從(cong) 而顯著減少能源消耗。在學校巨大的停車場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建立了堆肥站實現了零排放。
進入大學後,我更加堅定自己想繼續攻讀環境科學的學術領域。我選修了自然環境101、生物學,向著科學科學的軌道繼續行進著。隨著全球人口的持續增長,環境承受的壓力日益加大。
環境的可持續性對社會(hui) 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至關(guan) 重要,我認為(wei) 環境科學是一個(ge) 非常獨特的專(zhuan) 業(ye) ,也是當今世界必需的科學。我能預見自己將用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的知識,為(wei) 社會(hui) 做出很多貢獻。
如同我曾在申請文書(shu) 中論述的,我很清楚自己想探索如何實現環境與(yu) 社會(hui) 的協同進化,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學習(xi) 環境科學,不僅(jin) 僅(jin) 是研究環境本身,更是為(wei) 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尋找解決(jue) 方案。
不同的申請背景與(yu) 起點,情況各異的學術路徑,課外活動……申請美本競爭(zheng) 越來越白熱化,如何突圍,如何凸顯自己的特質與(yu) 亮點,成為(wei) 美本申請的關(guan) 鍵。
如果你想要了解自己的申請角度是否正確,或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申請角度,不知道自己的競爭(zheng) 力在哪,可掃碼與(yu) 機構顧問進行一對一的谘詢。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