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D到RD 美本申請中目標設定的戰略意義

目前早申請和ED2的錄取已經暫告一段落,大家已經開始等待RD階段的放榜。借此機會(hui)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就想來跟大家聊一聊 “目標”在美本申請中的重要性,以及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需要盡早確定目標院校。

在分享開始前請允許我再跟大家做一個(ge) 自我介紹。前一段時間因為(wei) 忙著當季的學生,已經許久沒有和大家做分享了。

我畢業(ye) 於(yu) 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東(dong) 亞(ya) 語言文化專(zhuan) 業(ye) ,沒錯,就是現在很多目標比較高的同學都會(hui) 選擇的“東(dong) 亞(ya) 研究”專(zhuan) 業(ye) ,這個(ge) 是我的老本行。我從(cong) 事美本高端申請已經十年的時間,對標化語培也有比較深入地了解,自己曾經教過托福閱讀,SAT閱讀,AP美國曆史和AP心理學

我除了擅長申請各類文科專(zhuan) 業(ye) ,也很善於(yu) 幫理科生打造跨學科的背景。在今年的申請季中,藤夢已經斬獲了一枚賓大,一枚萊斯,兩(liang) 枚華大,三枚紐大,一枚佐治亞(ya) 理工,一枚德州奧斯汀

在我們(men) 以往跟學生麵談的時候,首先會(hui) 問的就是學生自己有沒有什麽(me) 目標院校,但是比起說出某個(ge) 具體(ti) 學校的名字,大部分同學說的都是“前30”“前20”這樣籠統的排名,很少會(hui) 有人給出一個(ge) 具體(ti) 的名字。但是有趣的是,往往那些在麵談初期就表達出喜歡某個(ge) 特定學校的學生,最終都能錄取到自己的目標院校。

我們(men) 很多同學雖然早早就準備開始申請美國的大學,但是很多人,包括他們(men) 的家長,還依舊停留在高考的思維當中,對於(yu) 選校亦是如此。

很多人潛意識裏會(hui) 認為(wei) ,美本申請和高考一樣,錄取標準每個(ge) 學校都是統一的,隻要我到達了這個(ge) 標準,所有學校都會(hui) 錄取我,因此,在準備的過程中,我隻要把每一項都做到足夠“好”就行。更何況很多人都會(hui) 覺得,美本申請一次要申十幾二十所學校,過早確定目標,隻為(wei) 一所學校做準備,“風險太大”。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麽(me) ?

首先,美本申請其實也不全是“普遍撒網”,很多學校,尤其是前四十的學校,都是有ED錄取批次的。作為(wei) 綁定錄取,你隻能申請一所學校,錄取了也必須要去,在這種情況下,這所學校就是你的目標院校,並不存在普遍撒網的情況。

那有的同學就要說了,可是ED上岸的概率可能不大吧,為(wei) 了一所學校做準備,如果最後沒有錄取怎麽(me) 辦?

首先,我相信ED錄取率更高這個(ge) 事實大家都是知道的,對於(yu) 很多學校來說,ED的錄取率會(hui) 達到RD的兩(liang) 倍之多。今年的RD結果還沒出來,但是目前ED階段的錄取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RD階段的錄取數量是很難趕超ED的。

不僅(jin) 如此,在ED階段,因為(wei) 錄了必須要去,我們(men) 一般隻需要和同等水平甚至水平比我們(men) 低的學生競爭(zheng) ,但是到了RD階段,哪怕像是NYU這樣的學校,可能都會(hui) 有很多大神申請

其實從(cong) 這個(ge) 對比中我們(men) 不難看出,如果你的目標是前30(這也是大部分同學的目標),那麽(me) ED是你最大的機會(hui) ,到了RD階段,基本很難再有錄取,即使錄了的,也基本都是大牛學生,和這些學生競爭(zheng) 的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對於(yu) 目標是前30和前20的學生來說,ED是我們(men) 錄取的最大的機會(hui) 。

而為(wei) 什麽(me) ED錄取這麽(me) 重要呢?這就要說到美本錄取的另外一個(ge) 特點了。

我們(men) 都知道,美國大學是很看重自己的排名的,而usnews排名裏的一個(ge) 重要指標,就是這個(ge) 學校的錄取率和入學率。錄取率不難理解,關(guan) 鍵是這個(ge) 入學率,這個(ge) 指的是,拿到了offer的學生,有多少會(hui) 選擇進入這所學校。錄取率越低,入學率越高,學校排名就會(hui) 越高。不說別的,假如一個(ge) 學校每年錄好多人,誰申請都能發offer,各位家長和同學恐怕也會(hui) 覺得這樣的學校有點“不值錢”。

就像當初,密歇根安娜堡,Emory,波士頓大學等等的學校,offer發得很慷慨,結果大家反而不把這些學校當回事兒(er) ,等到他們(men) 不咋在南京錄人了之後,學生們(men) 又開始趨之若鶩,當初愛理不理,現在高攀不起。

因此,學校到了RD階段的錄取發放會(hui) 非常謹慎,學生比較優(you) 秀,中檔學校擔心錄了你不來影響學校的入學率,太好的學校又不太夠得到,結果不上不下,不尷不尬,導致最後的錄取非常慘淡。

那學校怎麽(me) 樣判斷學生錄了之後會(hui) 不會(hui) 來呢,那就要看這個(ge) 學生是不是真的喜歡這所學校,和學校的氣質是不是匹配,而這些都是通過申請材料體(ti) 現出來的。

因此,雖然美本申請看似“普遍撒網”,但是實際上,真正想要錄取結果好,還是得“重點培養(yang) ”。

在一開始準備申請的時候,最好就有一個(ge) 未來考慮在ED階段申請的目標院校,根據這個(ge) 學校的特點和自己未來的專(zhuan) 業(ye) 來準備自己的申請

比如目標是哥大的學生,就可以多去了解一下哥大最引以為(wei) 豪的core curriculum,目標是華大建築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可以去學校官網看看華大建築係教授的簡曆,了解教授的特點,去讀一些教授的論文,如果可以,甚至可以給感興(xing) 趣的教授發郵件進行溝通。目標是約翰霍普金斯的學生,可能就要更注重自己的學術研究,而相比之下,目標是布朗的同學,也許就要更多地去參加社會(hui) 活動,勇敢表達自己的理念

這種“重點培養(yang) ”的方式,也可以更加節省時間和精力,避免出現什麽(me) 都想要,什麽(me) 都沒做好的尷尬局麵。

那麽(me) 有的同學和家長就會(hui) 說,我把一所學校當做努力的目標,會(hui) 不會(hui) 風險太大?如果這所學校不錄取我,那其他學校是不是也不會(hui) 錄我?

實際上這種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美國大學雖然各自有各自的氣質,一如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性格特點都有所不同,但是就像人的性格特質也可以被分為(wei) 幾種大的類別,美國的大學也是可以根據各自的特點被分為(wei) 不同的類型(大家可以類比一下現在很流行的MBTI人格測試)。

所以說,雖然某一所學校可能在ED階段不錄取你,但是隻要你的申請有足夠的個(ge) 人特色和針對性,那麽(me) 總有差不多氣質的學校會(hui) 選擇你。

因此,我對於(yu) 各位同學的建議是,一方麵要了解美國的學校,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在申請中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讓學校可以在所有優(you) 秀的申請者中,一眼挑中你。作為(wei) 申請者,我們(men) 看似是“被挑選”的一方,但是實際上,美本申請是一個(ge) “雙向選擇”的過程。

我們(men) 可以從(cong) 如下幾個(ge) 維度對自己進行評估:

1. 我是偏學術型的,還是偏活動型的?我更喜歡學習(xi) ,做科研,打比賽,還是更喜歡與(yu) 人交流,領導活動?

2. 比起畢業(ye) 之後直接工作,我更喜歡在學校裏做研究,希望一直讀到博士?

3. 我很有同理心和正義(yi) 感,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會(hui) 想要站出來發聲?

4. 比起大城市和高科技,我更熱愛大自然和小動物?

5. 我是否喜歡藝術和富有創意的工作?

6. 我是否更喜歡計算和公式,嚴(yan) 謹且有邏輯?

7. 我是否關(guan) 注性別平等,社會(hui) 不公,環境汙染等話題?

8. 我是否關(guan) 注並且好奇宇宙中萬(wan) 事萬(wan) 物的運行規律?

我知道很多家長會(hui) 讓孩子去做一些所謂的“人格測試”來判斷孩子適合什麽(me) 樣的學校或者什麽(me) 樣的專(zhuan) 業(ye) 。其實這個(ge) 是不大準確的,實際上,我們(men) 更應該針對美國不同學校的“氣質”來去專(zhuan) 門製定一套測試,看看孩子究竟適合哪些學校以及哪些專(zhuan) 業(ye) ,而之後就將這所學校定為(wei) 目標,有針對性地去做一些準備,爭(zheng) 取在ED階段就能成功上岸。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國際高中生9-11年級高含金量的國際數學競賽【全網盤點】

下一篇

聽說楊天真要去USC了為什麽明星都愛南加大?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