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送的是2月22日·托福閱讀分析
詞匯題:
diminishing= reducing
fractured= broke into pieces
suitable= appropriate
avid=enthusiastic
第1篇:天文學- Life on Mars
(重複2024.6.12)主要內(nei) 容:
第1段:2火星目前可能沒有液態水,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較低,但過去可能存在液態水和更厚的大氣層,可能為(wei) 生命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有證據表明,火星在進入當前冰河時代之前,可能有水流存在。
2. 火星上可能存在的古老化石可能是簡單細菌生命的證據。 如果地球在十億(yi) 年前進入嚴(yan) 重冰河時代,人類可能無法發現地球上的生命證據,唯一的證據可能是微生物化石。
3. 地球上發現的某些隕石可能來自火星,這些隕石可能包含火星生命的化石證據。 這些隕石在很久以前因撞擊事件從(cong) 火星表麵被拋出,最終被地球引力捕獲並墜落到地麵。
4. 編號為(wei) ALH84001的火星隕石在約1600萬(wan) 年前從(cong) 火星表麵被拋出,其內(nei) 部發現了碳酸鹽物質,表明火星曆史上曾存在液態水和二氧化碳。 這與(yu) 從(cong) 軌道照片中推斷出的火星過去濕潤和溫暖的氣候相符。
5. ALH84001隕石中發現的碳酸鹽球狀物、鐵晶體(ti) 和多環芳烴(PAHs)等特征可能與(yu) 地球上的細菌生命相似,這些特征共同支持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的假設。 但這些證據並不足以單獨證明生命的存在。
6. ALH84001隕石中最具爭(zheng) 議的證據是碳酸鹽球狀物內(nei) 部發現的微小、卵形結構,這些結構被一些科學家認為(wei) 是原始生物的化石。 然而,這些結構的大小遠小於(yu) 地球上的細菌化石,且缺乏氨基酸、細胞壁等生命特征,許多生物學家認為(wei) 它們(men) 太小,無法作為(wei) 生命的證據。
第2篇:天文學- The Moon's origin
(2023.7.25) 難 ⭐️⭐️⭐️⭐️主要內(nei) 容:
1. 早期科學理論認為(wei) 月球和地球同時從(cong) 塵埃雲(yun) 中形成,但後來發現月球軌道不穩定,提出了月球在太陽係其他區域形成後被地球引力捕獲的理論。 然而,月球的地質特征與(yu) 地球相似,導致這一理論被質疑,直到1980年代發現一些隕石來自月球,且與(yu) 地球岩石略有不同,才重新受到關(guan) 注。
2. 20世紀末提出的新理論認為(wei) ,月球是由早期地球與(yu) 一個(ge) 名為(wei) “忒伊亞(ya) ”的行星體(ti) 發生災難性碰撞後形成的。 這次碰撞發生在約45億(yi) 年前,導致地球傾(qing) 斜並失去早期大氣層,忒伊亞(ya) 的大部分物質與(yu) 地球混合,剩餘(yu) 碎片形成月球。月球的地質成分與(yu) 地球相似,忒伊亞(ya) 的特征在碰撞中被完全抹去。
3. 這一理論存在局限性,特別是需要碰撞產(chan) 生的碎片長時間保持高溫以實現充分混合。 最近的修正理論提出,碰撞並非正麵撞擊,而是高速擦撞,這種碰撞能產(chan) 生所需的熱量,並且忒伊亞(ya) 的殘餘(yu) 可能仍在太陽係中存在。
4. 與(yu) 忒伊亞(ya) 的碰撞使地球形成重熔鐵核和放射性核心,賦予地球產(chan) 生熱量和磁場的能力,而月球僅(jin) 形成小熔鐵核和微弱磁場。 地球的地表因地質過程不斷重塑,而月球表麵則保留了數十億(yi) 年前的原始狀態,記錄了其曆史上的所有撞擊事件。
第3篇: 藝術類- Equestrian Portraits in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2024.9.28)
主要內(nei) 容:1. 18至19世紀的歐洲統治者常以騎馬肖像的形式被描繪,這些作品通過精心設計傳(chuan) 達特定的政治信息。 例如,埃蒂安·莫裏斯·法爾科內(nei) 的1782年雕塑《彼得大帝》和雅克·路易·大衛的1800年畫作《拿破侖(lun) 》都通過騎馬形象塑造了統治者的偉(wei) 大形象。
2. 騎馬肖像的傳(chuan) 統可追溯至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的紀念碑,這是唯一幸存於(yu) 古代的馬術紀念碑。 此後,騎馬肖像成為(wei) 國王、皇帝、貴族和軍(jun) 事領袖的常見藝術形式。法爾科內(nei) 在《彼得大帝》雕塑中突破了傳(chuan) 統,通過創新的馬匹姿態和中性的服飾,強調彼得作為(wei) “建設者、立法者和國家恩人”的形象,而非征服者。
3. 雅克·路易·大衛的《拿破侖(lun) 穿越聖伯納德山口》描繪了拿破侖(lun) 在1800年意大利戰爭(zheng) 中的曆史性時刻,旨在為(wei) 法國公眾(zhong) 提供一個(ge) 穩定的象征。 大衛通過將拿破侖(lun) 與(yu) 查理曼大帝和漢尼拔相提並論,塑造了一個(ge) 無所不能的領袖形象,盡管這一描繪與(yu) 曆史事實有所出入。
4. 大衛的《拿破侖(lun) 》打破了法國美術學院的禁忌,描繪了穿著當代軍(jun) 裝的拿破侖(lun) ,開啟了藝術反抗的傳(chuan) 統,削弱了學院的影響力。 相比之下,同時期的奧地利雕塑家弗朗茨·佐納為(wei) 約瑟夫二世創作的騎馬紀念碑則更為(wei) 保守,采用了羅馬皇帝的服飾,反映了奧地利藝術的保守傾(qing) 向。
5. 19世紀現實主義(yi) 藝術興(xing) 起後,藝術家開始更注重曆史真實性。 例如,保羅·德拉羅什的《拿破侖(lun) 穿越阿爾卑斯山》更真實地描繪了拿破侖(lun) 騎騾子的場景,與(yu) 大衛的誇張形象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曆史繪畫中宣傳(chuan) 意圖對真相的扭曲。
第4篇:藝術-Dutch Art and the Middle Class
(2025.1.11)
主要內(nei) 容:
1. 曆史上,富人是最主要的藝術收藏者,但在17世紀的荷蘭(lan) 共和國,經濟繁榮使中產(chan) 階級成為(wei) 重要的藝術讚助人。 雖然貴族和上層階級仍然是藝術的主要支持者,但商人、工匠、官僚和士兵等新興(xing) 中產(chan) 階級也開始委托和收藏藝術品。
2. 荷蘭(lan) 中產(chan) 階級的宗教觀念反對炫耀,因此他們(men) 偏好低調的小型作品,如肖像畫、靜物畫、日常生活場景和風景畫。 這與(yu) 意大利巴洛克藝術對巨型宗教題材壁畫的偏好形成鮮明對比,盡管北方藝術也被稱為(wei) “巴洛克”,但其風格與(yu) 意大利巴洛克顯著不同。
3. 通過遺囑、合同和財產(chan) 記錄,可以了解荷蘭(lan) 中產(chan) 階級的消費和收藏習(xi) 慣。 例如,年收入1500至3000荷蘭(lan) 盾的人可以過上舒適的生活,房屋和家具(包括大量藝術品)的購買(mai) 成本相對較低,版畫和小型風景畫尤為(wei) 便宜,而定製肖像畫則最為(wei) 昂貴。
4. 荷蘭(lan) 藝術家為(wei) 適應市場需求,采取了多種銷售方式,如直接銷售、通過藝術經銷商、展覽、拍賣和抽獎等方式出售作品。 由於(yu) 銷售機製的不確定性,藝術家更關(guan) 注市場需求,並普遍進行專(zhuan) 業(ye) 化創作,專(zhuan) 注於(yu) 肖像畫、靜物畫或風景畫等中產(chan) 階級偏愛的題材。
5. 藝術家常以畫作抵債(zhai) ,特別是酒館債(zhai) 務,這解釋了為(wei) 何許多藝術經銷商(如揚·維米爾及其父親(qin) )同時也是酒館老板。 藝術經銷與(yu) 其他商業(ye) 活動的結合逐漸穩固,酒館常舉(ju) 辦藝術展覽以促進銷售。現代開放藝術市場的機構(如經銷商、畫廊、拍賣和遺產(chan) 銷售)起源於(yu) 17世紀荷蘭(lan) 共和國中產(chan) 階級的興(xing) 起。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