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工程專業申請及錄取案例分享

今天與(yu) 大家分享的嘉賓是2024-25申請季剛剛斬獲牛津大學工程專(zhuan) 業(ye) offer的路同學,他說:“不管多麽(me) 險峻的高山,都會(hui) 為(wei) 不畏艱難的人留下一條攀登的路”。

01、相比學習(xi) 理論知識 我更喜歡將想法轉化為(wei) 現實

我從(cong) 小就對飛行器充滿了無限熱愛,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參與(yu) 到它們(men) 的設計和製造中。雖然高中化學才是我的擅長學科,但這門學科要求邏輯嚴(yan) 謹縝密,與(yu) 工程學的思維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申請過程中,我一度在化學和工程之間猶豫不決(jue) 。後來經過深思熟慮,我覺得相比偏理論知識的學習(xi) ,我更喜歡創造——把腦海中的構想轉化為(wei) 現實的存在,於(yu) 是便確定了我的工程夢。

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我把目光放在了英國的老牌名校——牛津大學。一方麵,我對這所擁有千年曆史、早在宋朝時期就已建立的學府充滿了好奇;另一方麵,因為(wei) 我需要服役,當看到同學陸陸續續都進了牛津大學,也激起了我的好勝心。同時,牛津工程的PAT入學筆試主要考察數學和物理,這意味著我需要從(cong) 擅長的化學學科轉向不太突出的物理。我想證明自己具備學科間互換的能力,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所以最終選擇了申請牛津工程專(zhuan) 業(ye) 。

02、學術積累打下素材基礎 經曆中引發思考與(yu) 心得

我的PS文書(shu) 素材主要來源於(yu) 在高中階段積攢的學術經曆,我參加的項目可以大致分為(wei) 兩(liang) 類:學科思維挑戰活動和在高校實驗室進行的科研項目。因為(wei) 項目跨度比較大,有效素材還算比較豐(feng) 富。所以如何將掌握的知識與(yu) 技能在實際學術研究中加以運用,就成為(wei) 了我的文書(shu) 主線

具體(ti) 來說,我在文書(shu) 中描述了自己在各類學科思維挑戰活動中取得的成果和收獲,以及在參加科研項目時和各個(ge) 領域專(zhuan) 家探討的過程,領會(hui) 他們(men) 對於(yu) 研究的心得。同時也寫(xie) 了研究過程中遇到阻礙時,自己是如何改進實驗過程的。最後還提到了在麵對全新的數學建模領域時,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學習(xi) 並思考出創新模型的。

與(yu) 科研項目相比,我覺得參加學科思維挑戰活動可能更“劃算”一些。因為(wei) 隻要掌握了足夠的學科知識和解題技巧,再加上充分的練習(xi) ,獲獎的機會(hui) 相對比較大。我當時參加的基本都是一些化學方向的思維挑戰活動,比如在UKChO英國化學奧林匹克中獲得了金獎,在SChO新加坡化學奧林匹克中獲得了銅獎等等。

除此之外,我還參加了HiMCM美國數學建模挑戰活動。這是以前未曾接觸過的領域,周期非常短。由於(yu) HiMCM和另一項學術活動衝(chong) 突,留給我的準備時間很緊張,所以不得不一邊學習(xi) 新內(nei) 容一邊撰寫(xie) 論文,同時還要和隊友頭腦風暴,探討從(cong) 哪個(ge) 角度切入最為(wei) 合適,以及選擇哪種模型最為(wei) 恰當。

盡管整個(ge) 過程充滿挑戰,但我們(men) 依然成功拿到Meritorious。雖然這談不上多大的成就,但整個(ge) 學習(xi) 過程使我受益良多,不僅(jin) 閱讀了大量文獻、研究了類似的模型結構,還學習(xi) 了如何通過編程實現適合我們(men) 選題的模型

相比之下,科研項目則充滿了不確定性,如同摸著石頭過河。實驗所獲得的數據或結果往往不會(hui) 完全符合預期,需要廣泛閱讀文獻,尋找其他可能解釋某個(ge) 現象的原因。尤其是在化學方向的科研項目中,這一點尤為(wei) 明顯。因為(wei) 化學概念本身就是一層層發現的,就連原子模型都會(hui) 隨著新的發現而不斷更新換代。

也許正是因為(wei) 我們(men) 還無法找到一個(ge) 可以解釋所有現象的統一理論,所以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xi) ,探索和了解其他可能的解釋因素。而在實踐過程中收獲的技能以及這種運用知識分析並解決(jue) 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是大學階段學習(xi) 和探究所必須具備的

03、筆試刷題環節非常重要 針對薄弱環節查漏補缺

對我來說,PAT筆試是申請牛津過程中的最大挑戰。由於(yu) 我正在服役,幾乎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從(cong) 2月起,我作為(wei) 新兵入營,直到8月被分配到相關(guan) 部門成為(wei) 了一名“職場新人”。在這期間不停地訓練、工作,自己可支配的時間非常少。我隻能抓住所有零散的碎片化時間,甚至是放棄晚間的休息時間來複習(xi) 準備。

麵對這種情況,我隻能采取穩紮穩打的策略,先鞏固好學科基礎知識,再進一步挑戰難度更高的進階題目,整個(ge) 準備過程花費了將近大半年的時間。當時JT導師建議我在練習(xi) 曆年PAT真題的同時,也多做一些BPhO英國物理奧林匹克的題目。這種方法不僅(jin) 能幫助我更好地熟悉物理概念,還讓我逐步適應了PAT筆試的題型和難度。

在筆試準備過程中,我覺得刷題環節十分重要。因為(wei) 隻有通過不斷地去練習(xi) ,才能知道自己的薄弱環節。例如在做題過程中,我發現有些概念自己以前沒有學過(參考係、質心計算、角動量等等),需要通過不斷查缺補漏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ti) 係。

今年的PAT筆試我覺得比去年稍微難一點。雖然考察內(nei) 容沒有太大區別,但由於(yu) 測評方式的改變,題目形式也有了變化,比如多選題就是其中之一。今年的多選題有很多“陷阱”,需要逐字逐句地去讀每一個(ge) 選項,不能錯過任何一個(ge) 細節。選擇題其實有利有弊,好處在於(yu) 縮小了答案的範圍,但是弊端在於(yu) 沒有過程分。這意味著題目的對錯就在一念之間,更考驗大家對於(yu) 知識的掌握程度。另外,今年題目數量增加了許多,所以答題速度需要更快

建議同學們(men) 在充分掌握並理解相關(guan) 的知識點和概念後,再去刷往年的past papers。如果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能參加一些相應的學科思維挑戰活動,培養(yang) 自己應對難題的能力。題海戰術固然有效,但我們(men) 也應該考慮效率最大化,畢竟申請季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寶貴。牛津PAT主要考察物理和數學內(nei) 容,因此隻有這兩(liang) 門科目的學科基礎足夠紮實,才能在筆試中脫穎而出。

04、遇到難題不要沉默 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過程

我的兩(liang) 場麵試被安排了在同一天,時間是相連的,中間休息的時間很短。第一場麵試結束後,需要立刻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去準備下一場。在有限的時間裏,我主要回顧了自己的PS文書(shu) ,以防止因為(wei) 緊張而忘記具體(ti) 內(nei) 容。

牛津的正式麵試過程還是十分愉快的。題目總體(ti) 難度不高,但是教授也會(hui) 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沒有所謂的唯一解法,需要自己去分析題目,找出關(guan) 鍵條件,然後充分展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過程。

麵對這類問題,如果是會(hui) 做的題目,千萬(wan) 別猶豫,一定要自信地解釋自己的思路;如果是存在多種解法的題目,不妨將自己想到的內(nei) 容大膽表達出來,然後觀察教授的反應,順著對方的提示一步步思考。當時我的做法就是先把自己能想到的方法都詳細解釋了一遍,然後跟教授一起進一步分析討論哪種方法是最好的。

如果在麵試中遇到難題,千萬(wan) 不要陷入沉默,可以主動向教授求助,得到題目的切入點。總之,一定要盡可能地去和教授溝通,從(cong) 而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來幫助自己解題。由於(yu) 我在學校期間有4、5年的辯論經驗,這種大膽探討並獲取有效信息的方式,對我來說還是比較駕輕就熟的。

如果是比較內(nei) 向的同學,我建議可以先嚐試對著鏡子練習(xi) 一邊說一邊錄製,然後通過回放來複盤自己的語氣和節奏,並加以改進。平常做題時也可以嚐試一邊做題一邊解釋,就當作是在麵試,不斷訓練自己。

除了自己練習(xi) 外,大量的模擬麵試也很有必要。模擬麵試不僅(jin) 能讓我們(men) 提前熟悉麵試流程與(yu) 考察形式,老師們(men) 還能幫忙找出不足之處。比如我通過模擬麵試發現自己解題時會(hui) 習(xi) 慣性地把很多不必要的細節一邊寫(xie) 一邊講出來,導致浪費了很多時間,完成的題目數量不夠多。而且在遇到難度比較大的題目時,我往往會(hui) 陷入沉默,埋頭思考。

為(wei) 了克服這些問題,我在後續的模擬麵試中特別進行了練習(xi) 。在闡述解題思路的時候,那些不關(guan) 鍵的計算過程或者運算步驟,我會(hui) 盡量用一句話帶過,專(zhuan) 注於(yu) 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講解關(guan) 鍵步驟。

05、苦心人天不負 堅持給了我最好的禮物

回顧衝(chong) 刺牛劍G5的這段經曆,是家人的鼓勵一直支持著我。雖然我所在的學校是當地最好的中學之一,但自己從(cong) 來都不是那種“別人家的學霸孩子”。我的成績一度在班上墊底,曾經最大的願望就是能順利畢業(ye) ,然後考上一所大學。

當時許多人都不看好我,隻有我的媽媽一直沒有放棄過。她總是一邊安慰一邊鼓勵我。“不蒸饅頭爭(zheng) 口氣,證明別人對我的看法都是錯的”,這句話一直刻在我的心裏。申請季壓力很大,雖然與(yu) 媽媽相隔千裏,但我知道她也在時刻關(guan) 注著我的每一個(ge) 進展。在焦慮不安的時候,她毅然放下了自己的事情,飛過來陪我度過了那段最煎熬的時光。

等待牛津放榜的日子裏,內(nei) 心充滿了煎熬與(yu) 不安。即便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建設,但仍然無可避免地會(hui) 擔心自己最後名落孫山。不過挺感謝放榜當天下午繁重的訓練任務,讓我不得不強迫自己把焦慮、忐忑以及期待的複雜情緒暫時擱置一旁。收到offer時,我剛結束野外訓練,那一刻的心情難以描述。難以置信和激動萬(wan) 分都不夠準確,隻是在這一瞬間,我感到這些年所有的煎熬、沮喪(sang) 、痛苦和難捱都值得了

自己的申請季和普通高中生活截然不同,自己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少很少。身體(ti) 的疲累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真的很多時候讓我透不過氣。尤其是臨(lin) 近考試,我幾乎沒有時間去複習(xi) 準備,成績也毫不意外下滑得很厲害,一度陷入痛苦掙紮,不知道長期以來的堅持和努力會(hui) 不會(hui) 就這樣成為(wei) 泡影。直到我拿到offer,才真正理解了"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建議學弟學妹們(men) 一定要盡早規劃好申請路線,明確自己想申請的專(zhuan) 業(ye) 方向。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和豐(feng) 富學術活動經曆,提升自己的申請競爭(zheng) 力。特別是對於(yu) 打算申請理工科方向的學弟學妹們(men) 來說,盡可能地多參加一些實踐與(yu) 科研項目,可以幫助我們(men) 更好地銜接大學階段的學習(xi) 。工程學中的很多概念和技能,比如:CAD、優(you) 化模型等,都是我在做項目的過程中學到的。

另外,申請季的時間非常寶貴,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校內(nei) 外的資源,通過閱讀和動手實踐等方式積累和拓展相關(guan) 學科領域的知識。這對PS文書(shu) 寫(xie) 作和筆麵試準備都有一定幫助。

申請季最大的收獲不僅(jin) 僅(jin) 是這一封offer,還有對心性、忍耐、堅韌等珍貴品質的磨練。申請牛津的過程猶如一塊磨刀石,能夠幫助我們(men) 快速成長。就我個(ge) 人的經曆而言,走到這一步並非一路高歌,與(yu) 那些“別人家的孩子”不同,我是從(cong) 穀底攀登而來,途中布滿荊棘。學業(ye) 的壓力、激烈的申請競爭(zheng) 、訓練的艱辛都要自己扛下來。

甚至在考完PAT後,我也沒時間短暫休息,因為(wei) 緊接著就要出任務。我很感謝自己在有了明確的目標後,沒有等待,沒有猶豫,更沒有因為(wei) 壓力而退縮。這裏我想分享士官長曾經教導我的一句話:“不要輕易貶低自己,你不試試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裏。”最後祝大家衝(chong) 刺牛劍G5的過程一路坦途,所有的努力都能有所回報,如願收獲夢校offer!

*以上內(nei) 容來自個(ge) 人經曆,僅(jin) 用於(yu) 經驗交流分享,無任何商業(ye) 推廣意圖。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看完哪吒誰對學藝術心動了?英國私立藝術強校大盤點

下一篇

John Locke如何選題?約翰·洛克寫作競賽【高入圍率選題推薦】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