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建模比賽在國內(nei) 和國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建模比賽越來越多,國內(nei) 有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以及各省份、各大公司組織的各類建模競賽;參加的隊伍也越來越多,各高校、社會(hui) 團體(ti) 都對建模越來越重視。
但既然要參加建模大賽,當然要參加含金量高,社會(hui) 認可度高的比賽了。那這又不得不向大家介紹HiMCM(美國高中生數學建模競賽)了。
參賽意義
比賽含金量高,具有國際影響力
HiMCM有“美本名校通行證”之稱,HiMCM的含金量很高,具有國際影響力,它的參賽成績可以作為(wei) 申請美國、香港、新加坡名校的加分參考依據。
以近三年的EA/ED錄取情況可以看出,獲得HiMCM提名獎以上的得獎團隊成員絕大部分都被美國排名前30位的大學錄取,可見含金量之高。該競賽的最高獎傑出成就獎(Outstanding)每年不超過1%,並且可以在美國權威雜誌上刊登獲獎論文,含金量極高,幾乎可以鎖定名校。
培養(yang) 學術能力,為(wei) 日後研究學習(xi) 做鋪墊
通過訓練和比賽,培養(yang) 用數學方法解決(jue) 實際問題、在團結合作中發揮集體(ti) 力量攻關(guan) 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問題的闡述分析、模型的假設和建立、計算結果及討論、撰寫(xie) 專(zhuan) 業(ye) 學術論文的能力,為(wei) 日後研究學習(xi) 做鋪墊。
展現與(yu) 鍛煉綜合能力
展現及鍛煉在數學、英語、計算機、自然科學、社會(hui) 經濟等諸多方麵的綜合能力,對未來相關(guan) 大學專(zhuan) 業(ye) 的選擇有提前認識。
比賽規則
基本信息
比賽語言:英語
比賽地點:團隊可以選擇所在地的任意地點
比賽形式:由1-4名學生組成參賽隊伍,並配一名指導老師
比賽題量:1題;從(cong) Problem A 和Problem B 中任選一道進行答題
比賽題型:來源實際生活場景的問答題,用一定的數學模型解答後,形成一篇論文提交
競賽要求:競賽時可以用書(shu) 本、計算、軟件、網絡等資源,但不能和隊外的任何人(包括本隊的指導老師)進行任何方式的討論。競賽結束後向COMAP遞交答卷,由COMAP組織專(zhuan) 家評閱。
適合學生
--9~12年級高中生
--數學基礎較好,學習(xi) 和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
--數學能力一般,但有比較好的計算機編程能力和思維的學生
--有一定的理科基礎和思維,各方麵表現不算突出,但有比較好的英語寫(xie) 作能力的學生
--有一定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組織能力
--專(zhuan) 業(ye) 方向為(wei) 應用數學,工程和商科方向的學生
說到底就是“有興(xing) 趣、有時間、有能力”的高中生。
參賽準備
組建參賽隊伍
找3到4名合拍、能力互補的隊友。因為(wei) 建模是一個(ge) 係統性工作,整個(ge) 團隊需要具備建模、編程、寫(xie) 論文的能力。
--隊伍中至少3人具備理工科背景,具有一定的數學基礎
--隊伍中至少2人有比較好的英語基礎,能閱讀外文文獻或論文寫(xie) 作
--建議隊伍中至少1人有一定的計算機程序基礎,或者有較好的計算機編程學習(xi) 能力
--組隊學生需樂(le) 觀、主動、積極,具備較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特別是寫(xie) 論文,最後呈現的是一篇全英文的科技論文,對高中生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但是對於(yu) 國際學校的學生是有一定優(you) 勢的,比如IB學生整天寫(xie) IA、EE等小論文,而建模就是更加實際、詳細、學術罷了。
注意:HiMCM官方文件要求一支隊伍的所有成員來自同一所學校,因為(wei) 在獎狀上會(hui) 寫(xie) 明學校。
知識技能準備
1.掌握數學模型的基本知識,常見的經典模型及算法;
2. 熟悉操作各種計算工具軟件和代碼,如Matlab,SPSS等;
3. 掌握信息檢索、數據查找的技能,會(hui) 上網找論文;
4. 數學寫(xie) 作軟件的編輯和排版,公式編輯器的使用等,至少會(hui) 用WORD寫(xie) 數學公式以及簡單的排版;
5. 文書(shu) 寫(xie) 作:優(you) 秀論文閱讀,英語學術論文寫(xie) 作練習(xi) ;
獎項設置
Outstanding(優(you) 勝獎1%)
Finalist(優(you) 勝提名獎7%)
Meritorious(優(you) 異獎14%)
Honorable Mention(優(you) 秀獎30%)
Successful Participant(成功參賽48%)
上表為(wei) 2021年HiMCM獲獎情況:
隻要提交論文至少有一個(ge) Successful Participant成功參賽獎,但是想獲得O、F、M等就不容易,特別是O獎,那就是1%了。
曆年真題
附上2021年A/B真題以供了解:
大家可以看看2021年的真題感悟一下真題難度。
完整版真題以及各年O獎優(you) 秀論文可掃描二維碼,谘詢老師領取。
專(zhuan) 業(ye) 導師團隊
陳老師
中山大學生物技術與(yu) 數學應用雙專(zhuan) 業(ye) ,本科期間獲2013年MCM美國數學建模競賽O獎,研究生就讀於(yu) 英國劍橋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從(cong) 事大數據分析與(yu) 基因組研究,畢業(ye) 回國擔任拓普基因科研主管,多次帶隊輔導學生參加MCM和Himcm並獲得O獎等優(you) 異成績。
Chen: Bio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al Application, Sun Yat-sen University. During his undergraduate course, he won the O Prize of the MCM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mpetition in 2013. His graduated student was at the European Bioinformatics Institute, Cambridge, UK. He was engaged in large data analysis and genome research. He graduated and returned to China as the director of Top Gene Research. He guided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MCM and Himcm and won the O Prize and other excellent results.
Melanie Rosenberg
大數據分析相關(guan) 課程老師,學術項目老師,耶魯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
Melanie Rosenberg: Teacher of Big Data Analysis related courses, academic project teacher, Doctor of Biosestatistics, Yale University.
Kevin
耶魯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穀歌高級工程師,數學建模經驗豐(feng) 富,曾帶隊輔導學生獲得O獎。
Kevin:Biosestatistics Ph.D of Yale University, Google senior engineer.
由於(yu) 篇幅有限僅(jin) 展示部分導師信息。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