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BO 2021年的成績統計,共有將近9萬(wan) 人參加5月的TOK,其中近一半的人成績都集中在C,這就說明,大部分人在TOK+EE這一項至少要丟(diu) 一分……
2021 5月成績統計
要知道,IB滿分45分,去年5月拿滿分45分的有1351人,而44分的人數就激增到2093人,一分之差卻千差萬(wan) 別,足以區分名校和普通學校。
2021 5月成績統計
於(yu) 是TOK變成了廣大IBer“看不爽卻無法幹掉”的科目。雖然占分不高,但是“分分致命”,如果不及格,還不能拿到IB的結業(ye) 證書(shu) 。
更讓人“欲罷不能”的是,TOK非常玄學,像是哲學課,需要同學們(men) 去“懷疑”這個(ge) 世界,去討論那些“不明覺厲”的東(dong) 西。
TOK的課堂上你會(hui) 遇到這樣的問題:你覺得知識是什麽(me) ?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比其他領域的知識更重要嗎?……有一種“聽起來像是廢話,但是我真的不會(hui) 回答”的抓狂,雲(yun) 裏霧裏。
TOK因為(wei) 麵向高中時期還沒有開始自主思考的學生,它的課程設置帶著啟蒙性質,與(yu) 哲學的核心精神“Critical Thinking”(思辨力)相通,本質其實是哲學入門。
既然是哲學,就一定有規律,同學們(men) 想拿分穩,還是要靠方法論來破“玄學”。IBer不要發愁,跟老師來看TOK常用文章寫(xie) 作公式!
TOK常用文章寫(xie) 作公式
第一段:Introduction
第一段是一個(ge) 相當於(yu) overview,需要讓考官了解你的思路和文章的方向。
Introduction的目的就是show y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 question和raise your Knowledge Issue。
第二段:Knowledge Claim
在第一段最後引出你的knowledge issue之後,這一段可以簡明地給出你自己的立場,並且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第三段:Argument(AOK 1)
在陳述觀點的時候,一定要思路清晰,觀點邏輯性強,建議第一句用一個(ge) thesis statement來總結觀點,然後解釋說明。之後用具體(ti) 例子論證。講完例子,再銜接回你的題目。這樣寫(xie) 的話整體(ti) 結構會(hui) 非常清楚,而且邏輯性強。
第四段:Counter Argument (AOK 1)
Counter Argument,就是反駁你剛才的觀點,一般可以用”However, others may claim that...”開頭。
當然,counter argument不是讓你contradict yourself, 而是 show the markers that you have thoroughly thought about the issue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you are aware that there are other views.
第五、六段:重複三、四段,(AOK 2) :
換一個(ge) AOK,再用上麵的方法。
選AOK的時候,建議是一文一理,顯廣度。因為(wei) 文科和理科,從(cong) 知識原理的角度來說,有很多不同。
一個(ge) 很主觀性(e.g. history) 並且, 而另一個(ge) 很factual,黑白分明 (physics,math)。因為(wei) 如果你全篇講人文或全篇講科學,說服力不是很強。
第七段:Assumptions AND/OR Implications
這倆(lia) 都不是必須的,但是一個(ge) 可以很好的展示批判性思維的點。如果你的觀點是在一定假設的程度上出的,你可以闡述“在XXX的情況下,結論應該是XXX”至於(yu) implication,簡單來說,就是從(cong) 你可以引申得到什麽(me) 。比如說,你的結論有什麽(me) 重要性,在其他AOK是否同樣適用?
第八段:Conclusion :
結尾一般就是用幾句話總結一下你的Essay,然後重新闡述你的knowledge question.在總結的時候,不要用前文裏說過的原話,盡量進行paraphrase。
TOK往年真題分析
"Accepting knowledge claims always involves an element of trust.” Discuss this claim with reference to two areas of knowledge.
接受知識論斷時總是涉及到一個(ge) 信任因素。”請參考兩(liang) 個(ge) 知識領域來討論這一論斷。
“信任”(trust)是知識中的一個(ge) 很核心的要素,這道題探討信任在知識產(chan) 生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雖然一個(ge) 知識是否正確並不取決(jue) 於(yu) 你是否信任它,但如果所有人都不信任某觀點,不接受它,它自然無法被稱為(wei) 知識。
從(cong) 命題措辭來看,命題人似乎在暗示我們(men) ,對某個(ge) 知識的“接受”即意味著“信任”,全程用“總是”(always)來表明這種關(guan) 係,暗示得非常明顯。(要抓關(guan) 鍵詞!)
這樣一來,命題人給我們(men) 從(cong) 分析命題到論證都增加了難度,既然正主張非常好寫(xie) ,那麽(me) 反主張就是考驗大家能力的時候了。如何找到接受論斷和信任不匹配的情況,是寫(xie) 好這個(ge) 題目的決(jue) 定性因素。
“Areas of knowledge are most useful in combination with each other.” Discuss this claim with reference to two areas of knowledge.“各個(ge) 知識領域相互結合才最為(wei) 有用。”請參考兩(liang) 個(ge) 知識領域來討論這一論斷。
這個(ge) 題目直接指出了每個(ge) 知識領域所具有的局限性,這個(ge) 論斷也直接涉及到對“有用”(useful)的理解。對誰有用?什麽(me) 是有用?具體(ti) 作用在哪些方麵?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這是一個(ge) 非常好的題目,幫助我們(men) 去反思每個(ge) 學科知識領域的本質特征和各個(ge) 學科知識領域的關(guan) 聯以及互補性。選取兩(liang) 個(ge) 比較好入手的知識領域同樣非常關(guan) 鍵,否則這兩(liang) 個(ge) 領域的結合就會(hui) 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了。
“The questions we can ask depend more on what we already know than on what we do not know."Discuss this claim with reference to two areas of knowledge. “我們(men) 提出的問題更多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知道的東(dong) 西,而不是我們(men) 不知道的東(dong) 西。”請參考兩(liang) 個(ge) 知識領域來討論這一論斷。
這個(ge) 知識命題直接指向我們(men) 在追尋知識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正是人類不斷的追問,持續性的回應這些追問,才構成了激動人心的知識發展的曆史。可以看出這些“問題”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但是,題目指出,我們(men) 所能夠提出的問題更多的依賴那些我們(men) 已經知道的知識,而不是想要探索的未知。果真如此,那麽(me) 這是否會(hui) 導致我們(men) 提出的問題受限呢?在具體(ti) 的知識領域中是如何體(ti) 現的呢?這就是此題想要認知者反思的問題。
"Reliable knowledge can lack certainty."Explore this claim with reference to two areas of knowledge.“可靠性的知識可能缺乏確定性。”請參考兩(liang) 個(ge) 知識領域來討論這一論斷。
這個(ge) 題目中涉及到對於(yu) “可靠性知識”(reliable knowledge)和“確定性”(certainty)這兩(liang) 個(ge) 重要概念的理解。對於(yu) 這兩(liang) 個(ge) 概念的定義(yi) 是論證這個(ge) 題目的重點。可靠在字典上有固定的解釋,就是實驗多次重複後得到同樣的結果。
這個(ge) 含義(yi) 如何遷移到“可靠性的知識”上?以及什麽(me) 是“確定”的什麽(me) 是”不確定“的?這兩(liang) 者之間的界限在哪裏?在界定完概念後,就要努力去找到這兩(liang) 者之間的關(guan) 係了。缺少(lack)也是一個(ge) 關(guan) 鍵概念。如果"人不能缺少水",那麽(me) "水"對人來說意味著什麽(me) ?
同樣,如果“可靠性知識(不)可以缺少確定性”,那麽(me) 確定性對於(yu) 可靠的知識來說意味著什麽(me)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