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 課堂的那些有趣的事情
實驗報告
實驗設計思路
回憶錄
“IB經曆最令我享受的是被一群聰明的人圍繞的感覺,他們(men) 尊重並重視你的觀點和想法。我們(men) 一起解決(jue) IB的難題,熬夜到淩晨寫(xie) 實驗報告。直到今天,許多IB同學仍舊是我的朋友。”
一位IBDP的畢業(ye) 生在他的回憶錄中這麽(me) 寫(xie) 到。
作為(wei) 一名教過不少IB學生的科學老師,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很有共鳴感,自己就曾經很多次的陪學生一起修改實驗報告到淩晨,看到他們(men) 最後攻破重重難關(guan) ,交出一份滿意的文章時,我也很開心。
最近SWIS深外國際八年級要寫(xie) 的一篇實驗報告是關(guan) 於(yu) 探究影響人類心跳速率的因素,曆時將近一個(ge) 月時間,從(cong) 學習(xi) 科學探究方法,到實驗報告的書(shu) 寫(xie) 邏輯,再到設計實驗,親(qin) 身操作實驗並撰寫(xie) ,總算是跟學生們(men) 一起完成了,今天這篇文章就簡單給大家分享一下這篇實驗報告的實驗設計部分的思路吧。
第一步
首先一個(ge) 從(cong) 零開始設計一個(ge) 實驗要先確定好兩(liang) 個(ge) 變量,一個(ge) 是自變量IV(Independent Variable)另一個(ge) 是因變量DV(Dependent Variable)。這兩(liang) 個(ge) 變量的選擇其實非常重要,需要仔細斟酌和思考。這個(ge) 實驗主題“探究人類心跳速率的影響因素”中,其實DV已經藏在了裏麵,就是“人類心跳速率”,一般是以每分鍾跳動數來測量的,單位是beats/min。用很多儀(yi) 器就可以測量,比方說帶這個(ge) 功能的智能手表等等。但是影響心跳速率的IV卻有很多,根據Summative文件中的要求,這個(ge) IV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因素。
第二步
那麽(me) 需要來斟酌的點就在這裏了。首先擺在學生麵前的第一個(ge) 問題就是:是選擇心理上的因素還是生理上的因素呢?在做這個(ge) 選擇之前,有一個(ge) 前置知識點,就是我們(men) 所選擇的Independent variable是一個(ge) 可以用數字表示出來的量,也就是可以直接或間接測量的,(measurable)。而心理因素的測量其實難度很大,涉及到實驗心理學的知識。所以最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生理因素中比較好測量的“運動”,來作為(wei) 自己實驗的IV。
第三步
確定好了IV和DV,那麽(me) Research question和Variable 表格的一半就完成了,緊接著下一個(ge) 問題就是Background information怎麽(me) 寫(xie) 。這一部分也是很多學生感到頭疼的點,我見過有些學生可以在Background information中洋洋灑灑的寫(xie) 三四百字,邏輯清晰,信息豐(feng) 富,也見過有些學生寫(xie) 到這裏時抓耳撓腮,最後寫(xie) 個(ge) 幾十字草草了事。
所以務必認真對待這個(ge) 部分的撰寫(xie) 內(nei) 容。
老師有話說:
IB學生普遍有一個(ge) 比其他體(ti) 係學生更加優(you) 秀的點,就是搜尋資料並整合的能力。你問一個(ge) 六年級的IB學生,什麽(me) 是MLA,什麽(me) 是citation(參考文獻),他都能跟你娓娓道來。而Background information的書(shu) 寫(xie) 就是一個(ge) 搜尋資料,整合資料的過程,在這個(ge) 過程中學生不僅(jin) 學到了知識,還逐漸培養(yang) 了自己判斷資料來源好壞的能力,私以為(wei) 這個(ge) 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是非常可貴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