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科應該怎麽(me) 選”的上篇,(IB 理科應該怎麽(me) 選?(上))幾位老師從(cong) 不同維度對學科的詳細的比較,總結如下:
除此之外,還對不同科目對應的大學對口專(zhuan) 業(ye) 做了總結:
當然,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包含但不僅(jin) 限於(yu) 上述類目。在本篇文章,各位老師將從(cong) 各科的痛點難點,以及如何更好的銜接規劃上,來深入分析各學科,以供同學們(men) 參考。
如果選擇這門課,我會(hui) 遇到哪些難點和痛點?
🧪化學
大家公認的第一個(ge) 難點就是化學計算,因為(wei) 綜合了多個(ge) 計算公式, 所以很多同學在上課前就會(hui) 說對計算感到蒙圈,一會(hui) 要求計算數量,一會(hui) 算質量,一會(hui) 又求體(ti) 積,不知道該怎麽(me) 進行轉換,其實核心就是沒有掌握清楚公式中每個(ge) 物理量所表示的含義(yi) 。
其次化學計算和之前的化學基礎也緊密相連,比如,要求根據題幹寫(xie) 出物質的化學式,然後再完整地寫(xie) 出化學反應方程式並且配平,這樣才能夠展開後續的計算。如果在第一步就出現錯誤或者根本寫(xie) 不出化學反應方程式,那麽(me) 就沒有辦法展開後續的計算。所以需要先梳理下化學反應的類型以及含義(yi) ,總結常見的公式以及適用的條件,比如遇到氣體(ti) ,才會(hui) 使用氣體(ti) 定律,遇到溶液,就會(hui) 涉及濃度計算。這樣先理解再運用,到做題總結和強化,學生以後遇到計算題就不會(hui) 發怵了。
化學中第二個(ge) 難點就是關(guan) 於(yu) 實驗報告的書(shu) 寫(xie) ,有的學生在實驗設計上和數據收集中就會(hui) 遇到問題,還有的學生手裏雖然有數據,但是該如何分析,後續的評估如何展開,都是一頭霧水。其實不同學校做實驗的頻率不同,以及各學校老師對實驗報告的評分標準也不同,所以建議學生們(men) 提前和學校老師進行溝通,看有沒有相關(guan) 的模版和評分標準,或者根據老師的評分反饋來進行針對性的修改。
看學校老師重視的是對數據的處理以及誤差分析,還是注重整體(ti) 的格式,包括背景簡介的全麵性,自變量和因變量描述的嚴(yan) 謹性等。
🧫生物
生物最痛的地方還是在於(yu) 語言的難度。特別是對於(yu) 公立體(ti) 係上來的學生。公立學校生物可能的難度可以比較好的銜接SL的課程,雖然對標HL的難度梯度還是比較大,至少會(hui) 比其他體(ti) 係的同學好一些。但是公立學校的學生最大的問題往往是英語能力的問題。我們(men) 前麵也提到了IB生物對於(yu) 英語能力要求很高。
公立學生的學生一般英語能力偏弱,沒有經過英語環境的熏染。因此,建議公立學校的學生學習(xi) IB之前先提高英語能力,達到一定的英語能力再開始IB的學習(xi) 。
那對於(yu) MYP上來的同學,首先IBMYP和DP的難度差距比較大,IBMYP沒有生物這個(ge) 學科的概念,而是把生物放在科學這一大類裏麵,並且MYP也更強調實踐和動手能力,這點和DP強調知識點的理解記憶有很大區別。
所以MYP上來的學生可能會(hui) 突然感覺DP階段的學習(xi) 壓力大了很多。因此,建議MYP的學生提前半年或暑假期間考試學習(xi) DP課程,這樣有一個(ge) 提前適應的過程。
💻︎計算機
主要的難點是計算機中 CPU 的整體(ti) 架構、互聯網的分層模型部分知識,涉及到 TCP 的工作原理和分層模型。對於(yu) IB HL 的學生來說,抽象屬於(yu) 結構中的棧、隊列和樹也是比較難理解的點。IA 項目對 SL 和 HL 的學生來講,都是一個(ge) 痛點。因為(wei) 大部分學校的老師,缺乏必要的軟件開發經驗,也就很難輔導學生開發 IA 項目。
同時,IA 項目要求一定的英文寫(xie) 作能力,這也是完成 IA 的障礙之一。IA 項目,往往由於(yu) 國際生標化等占用比較多的時間,不能改留出足夠的時間;或者說,學生拖延導致項目不能如期完成。這就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帶著學生提前製作規劃,督促學生完成項目。IB 缺乏優(you) 秀的教材;目前很多學校不使用英文的教材,就導致學生缺乏必要的學習(xi) 材料。
而且 IB 通常用的教材,相對囉嗦和臃腫,學生難以抓到重點,如果老師整合和係統的水平夠高,實際上IB 的內(nei) 容並不需要兩(liang) 年的時間學習(xi) 。另外,老師教授的方法和風格也會(hui) 嚴(yan) 重影響學生的感受。
例如在新東(dong) 方學習(xi) 計算機的王同學 和 lulu 同學,都反應學校老師講課基本上聽不懂,老師缺乏必要的授課技巧,導致學生在理解課程內(nei) 容方便,存在極大的難度。在新東(dong) 方進行了小班學習(xi) 後,經過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授課的進度甚至趕超了學校的進度,從(cong) 而保證了學習(xi) 的質量。
又例如順義(yi) 某學校,原來的台灣外教廣受同學喜歡,所以選擇 IB 計算機的學生很多,現在印度外教表達比較灰色,學生學習(xi) 起來就比較痛苦。有的外教是按照 AP 體(ti) 係的思路進行 IB 中 Java 編程的教學的,導致學生無法快速的掌握軟件開發技巧。同時用 Java 開發軟件比較麻煩,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ge) 比較大的痛點。所以用 Python 學習(xi) 編程,並且完成 IA 項目,其實是個(ge) 不錯的選擇。
⚛️物理
對於(yu) 已經進入DP物理階段的同學,很多人都會(hui) 有反映物理較難,做題的時候沒有頭緒。這主要在於(yu) 兩(liang) 方麵的問題,一是對於(yu) 概念的消化吸收不是特別充分,二是具體(ti) 題目不會(hui) 做。
對於(yu) 第一個(ge) 概念的難點的原因在於(yu) ,初中無論什麽(me) 體(ti) 係,對於(yu) 物理的學習(xi) 都隻有⼀個(ge) 框架的構建,隻聽說過名字,但是不夠細節。所以需要積累詞匯,注意細節,定義(yi) 式,單位,⽮標量性等等,對於(yu) 公式則需要掌握每個(ge) 公式的適⽤條件,總之能扣多細有多細。
老師的建議是可以用一些自己比較熟悉的知識去歸納總結一些未知的知識。比如,在學習(xi) 電場這一個(ge) 比較抽象,比較難具象化的概念時,可以用重力場的一些特性來歸納一下電場,這樣我們(men) 就可以更好的去理解電場的嚐試了。
對於(yu) 做題方麵,老師不推薦題海戰術,要練習(xi) 典型題目。老師可以很好的站在出題人的角度,幫同學歸納不同的類別,同學隻需要花比較少的時間使在刀刃上,大大的提升效率。平時刷題的時候⽤字⺟代替數據可以提⾼做題速度;做題時建⽴錯題本,多總結建⽴⼀些不同的物理模型,很多物理題本質都是⼀樣的,就是換⻢甲的版本;多站在出題⼈的⻆度去想公式的應⽤,IB中會(hui) 給到的已知⼀般都是⽐較容易從(cong) 實驗測得的,這樣就知道如何⽤公式了。
我是公立體(ti) 係/ MYP 進入DP體(ti) 係,應該如何應對上述問題呢?
🧪化學
如果之前學校的銜接課程是IGCSE,比如德威和海嘉等學校。學生們(men) 在進入DP階段之前參加過IG大考,那麽(me) 學生的化學基礎已經係統地鋪墊好了,掌握的知識點比較全麵,而且在大考前也會(hui) 進行衝(chong) 刺複習(xi) ,考題包括選擇題,主觀題和實驗題,可以很好地對標到IB化學的學習(xi) 中,所以對後續的學習(xi) 很好地進行了鋪墊。進入DP之前隻需要簡單複習(xi) 下IG教材的內(nei) 容便可順利地銜接IB課程。
如果之前學校的銜接課程是MYP,比如鼎石和順義(yi) 國際等學校,因為(wei) 沒有統一的教材,各學校的老師講授靈活度大,可能一學期隻學習(xi) 一個(ge) 單元的化學,導致學習(xi) 內(nei) 容不夠係統緊湊,學生們(men) 經常會(hui) 說這個(ge) 知識點之前學過,但是具體(ti) 是什麽(me) 現在不記得了。建議平時一定要做好筆記,方便後期複習(xi) 鞏固。也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參考IGCSE教材來搭建起化學的知識框架,這樣在進入DP階段會(hui) 輕鬆一些。
如果是公立體(ti) 係轉入IB體(ti) 係,最初階段還是中英文教材的銜接,主要還是對英文專(zhuan) 業(ye) 術語的積累,要保證能夠讀懂題幹的意思。IB體(ti) 係的學生都是用預估分來進行申請的,而預估分主要看平時的章節測驗,作業(ye) 完成情況,實驗報告以及11年級末和12年級初的預估分考試,這樣在進入11年級開始就要重視起來,學習(xi) 的這根弦就要拉緊了。預估分較高的學生有一個(ge) 共同的特質就是嚴(yan) 於(yu) 律己,目標明確。
第一,教材是基礎。比如有的國際學校的學生既沒有紙質版教材也沒有電子版教材,課上老師用的是PPT講課,PPT中確實匯總的各個(ge) 教材中的圖表以及總結等,但是與(yu) 教材比起來,並不能包括所有的專(zhuan) 業(ye) 術語和概念解釋,這樣學生在複習(xi) 時候如果沒有教材,可能就會(hui) 有一些內(nei) 容的缺失,就會(hui) 越來越學不明白。
這種情況建議安排我們(men) 的同步課程,比如一周一次課的頻率,老師會(hui) 把經典的教材和知識點總結發給學生進行補充,解決(jue) 學生聽不懂課、跟不上學校進度的問題。所以一定要重視教材內(nei) 容,這些概念是做題的基礎,比如理解了燃燒熱的定義(yi) ,我們(men) 才能夠知道如何去進行相關(guan) 的計算。
第二,做題練習(xi) ,要學會(hui) 對錯題進行總結。有的學生確實有這樣的主動性,考前有在看教材和鞏固錯題,但是可能會(hui) 看不懂某個(ge) 知識點或者對於(yu) 個(ge) 別題目沒有思路。對於(yu) 這類學生,可以安排答疑課,上課頻率根據學生的需求來定,比如積攢的問題比較多,需要老師統一答疑,或者近期有考試,需要老師幫著過一下知識點和答疑複習(xi) 題,這類學生的話相對來講還是有自己的學習(xi) 規劃的。
第三,備考階段,準備12年級下學期的5月大考。這時候的重心要落實到曆年真題上,需要細致規劃好進度,比如1-3月做2014至現在的真題,第一遍要將錯題進行標注,掌握好答題思路,並且參照標準答案學會(hui) 化學語言的組織,比如計算過程加上單位,計算結果注意有效數字的保留規則。4月重點回顧之前標注的錯題,並且嚴(yan) 格計時進行模考,適應答題節奏。
但是很多學生在考前還是有上課的需求,第一是自己刷題比較盲目,需要老師根據自己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挑選需要強化的知識點,再有就是主觀題部分,即便看了答案,也不確定自己寫(xie) 的和答案的區別是什麽(me) ,自己這樣寫(xie) 是否可以拿到分數,或者應該作出什麽(me) 樣的調整等,這樣在課上老師會(hui) 分析題目的采分點,以及如何精煉簡潔地組織語言來回答問題。
🧫生物
首先IBMYP和DP的難度差距比較大,IBMYP沒有生物這個(ge) 學科的概念,而是把生物放在科學這一大類裏麵,並且MYP也更強調實踐和動手能力,這點和DP強調知識點的理解記憶有很大區別。所以MYP上來的學生可能會(hui) 突然感覺DP階段的學習(xi) 壓力大了很多。
因此,建議MYP的學生提前半年或暑假期間考試學習(xi) DP課程,這樣有一個(ge) 提前適應的過程。IGCSE我認為(wei) 是最好的前置課程,其在難度上能很好的銜接各大國際課程體(ti) 係,包括AP, A-level, IB。並且IG的內(nei) 容和IB的內(nei) 容重合度高。隻不過IB會(hui) 比IG對知識點的講解更深入一些,另外IB也更強調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IG階段學習(xi) 成績不錯的學生一般能很好的銜接IB課程。
PRE-IB的課程,每個(ge) 學校差距大,並沒有一套統一的標準。有的學校其實就是提前學,有的學校更多是為(wei) IB打基礎,比如學習(xi) 一些統計學知識或者基礎化學知識。因此,這裏需要具體(ti) 問題具體(ti) 分析。不用學生銜接IB課程的能力不盡相同。
最後就是公立體(ti) 係上來的學生。公立學校生物可能的難度可以比較好的銜接SL的課程,但是和HL的難度梯度還是比較大。但是我這裏我想強調的是,公立學校的學生最大的問題往往是英語能力的問題。我們(men) 前麵也提到了IB生物對於(yu) 英語能力要求很高。公立學生的學生一般英語能力偏弱,沒有經過英語環境的熏染。
因此,建議公立學校的學生學習(xi) IB之前先提高英語能力,達到一定的英語能力再開始IB的學習(xi) 。
💻︎計算機
公立學校的學生,在初中信息技術如果正常開課,那麽(me) IB 計算機中的編程和一部分軟件、硬件的知識是可以 cover 的,如果信息技術沒開課,等同於(yu) 零基礎。如果學生是高二轉 IB,信息技術課認真學習(xi) 了,那麽(me) 編程部分和 IB 大概三分之一的內(nei) 容已經掌握了。
所以開設信息技術課的北京、廣東(dong) 和浙江的學生,在轉 IB 時在編程內(nei) 容的學習(xi) 方便有巨大的優(you) 勢。MYP 科學課程中,沒有計算機科學課程,所以學生初中是 MYP 課程,則相當於(yu) 0 基礎。
如果學生課外學習(xi) 了 scratch,python 或者 c++,對於(yu) 學習(xi) IB 計算機的幫助也很大。如果學生初中階段學習(xi) 了 IGCSE 的計算機科學,並且很順利,那麽(me) 轉 IB 將會(hui) 非常的絲(si) 滑。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很多 IB 學校在初中階段都會(hui) 補充英國 ALevel 體(ti) 係中的 IGCSE 課程。
⚛️物理
對於(yu) 這種已經決(jue) 定將來選擇物理的同學,無論公立初中還是MYP上來的同學,之前的知識儲(chu) 備對他們(men) 來說都是是太少了以及太簡單。
所以子寧老師建議在七到八年級的時候著手準備一下IGCSE的內(nei) 容的,自學這部分內(nei) 容的好處是它和DP的知識框架是差不多的,所以在腦海中有這麽(me) 一套知識框架的構建,將來再在DP階段就會(hui) 比較快速的去吸收了解知識,從(cong) 而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去總結題型上了。
以上就是各位資深學科老師給出大家的科目全視角解析,希望同學們(men) 站在老師的肩膀上可以做出更加適合自己的抉擇。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