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簡介
“宋慶齡少年兒(er) 童發明獎”是經科技部批準的唯一以國家領導人名字命名的青少年科技發明活動獎項,也是被教育部公示的37個(ge) 麵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之一(也被稱為(wei) 白名單賽事)。以18周歲以下的少年兒(er) 童發明作品為(wei) 評選對象,通過活動舉(ju) 辦激勵少年兒(er) 童從(cong) 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培養(yang) 兒(er) 童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自2001年設立以來目前已成功舉(ju) 辦16屆評選頒獎活動,得到全國青少年和相關(guan) 機構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響應,參與(yu) 中小學生超過100萬(wan) 人次。通過豐(feng) 富的活動麵向廣大少年兒(er) 童為(wei) 他們(men) 營造崇尚科學、尊重科學的良好氛圍,培養(yang) 激勵少年兒(er) 童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提升他們(men) 的科技創新和實踐能力。
“宋慶齡少年兒(er) 童發明獎”評選過程依照“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參與(yu) 度”的標準,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通過地方篩選、網上申報、網上初評、現場展評四個(ge) 環節進行選拔。
本屆評選活動吸引了來自國內(nei) 、港澳台地區和馬來西亞(ya) 共36支代表隊參賽。受疫情影響,本屆賽事終評答辯以線上形式進行,經各地組織單位遴選、網上申報、線上初評等環節,270項發明作品、100項人工智能(編程)作品入圍,有500餘(yu) 名選手進入終評比賽。
賽事信息主辦單位中國宋慶齡基金會(hui) 、中國發明協會(hui)
麵向群體(ti)
小學、初中、高中、中專(zhuan) 、職高
參賽時間
宋慶齡少年兒(er) 童發明獎每一年評選一次,評選範圍包括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及台、港、澳地區少年兒(er) 童創作的作品。
1月-3月底各組織單位遴選作品;
4月網上申報作品;
5月組織初評,匯總入圍名單;
6月網上公示;7-8月終評決(jue) 賽
比賽內(nei) 容
比賽內(nei) 容包含發明作品、創意作品、人工智能作品、科技繪畫作品
獎項設置
金獎、銀獎、銅獎、創意獎、優(you) 秀獎、園丁獎和組織獎
參賽規則
(一)參賽作品必須由本人選題,自行或在輔導教師或家長的指導下設計、製作。
(二)一位參賽選手可以申報一類作品,還可以再申報一項集體(ti) 作品,多報無效。
(三)作品摘要、科學原理、創新點和解決(jue) 方案等文字介紹中均不得出現參賽選手和輔導教師的姓名、學校名稱、專(zhuan) 利申請情況及曾獲得過何種獎勵等(專(zhuan) 利證書(shu) 和獲獎證書(shu) 可在指定區域內(nei) 上傳(chuan) 圖片),否則將取消參賽資格。
從(cong) 賽事介紹的角度看,宋慶齡少年兒(er) 童發明獎考察的核心是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針對現有問題提出創新點,提供解決(jue) 方案。項目並不需要像真正的發明家那般高深,一是青少年沒有科學家那樣縝密的頭腦和完善的知識體(ti) 係,達不到那樣的高度,二來賽事本身更注重的是創意創新、學生們(men) 關(guan) 心社會(hui) 、細心觀察生活的能力,能夠獲獎的項目大概率都是和他們(men) 自己生活緊密相關(guan) 的。
H同學、S同學以及J同學的項目也都是從(cong) 身邊小事出發,結合創意點,閱讀一定數量的學術文獻,在網上尋找相關(guan) 領域的前沿產(chan) 品,與(yu) 老師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並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諸如“你的實驗是否可被重複”、“你的研究方法是否完整”、“你的實驗是否具有啟發性”等問題逐一回應等等,最終順利完成孵化項目,打動評委。
宋慶齡少年兒(er) 童發明獎真正的選拔對象是那些對發明、創新有著濃厚的興(xing) 趣,具有豐(feng) 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能夠獨立開展研究的中小學生。評委們(men) 是通過宋慶齡少年兒(er) 童發明獎發現這些獨具天賦的人,尋找小小“發明家”。
縱觀青少年科創比賽,無論是宋慶齡少年兒(er) 童發明獎,還是目標賽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ISEF、丘成桐等賽事,參賽秘笈是從(cong) 身邊出發尋找發明題材,從(cong) 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學校、家庭及周圍的生活圈中去尋找發明題材,確定發明的對象,考慮研究問題,然後敲定選題方向,完成重要的第一步。如當你在學習(xi) 、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時,你肯定會(hui) 想:"要是有某某東(dong) 西就好了。"這個(ge) 你所想的東(dong) 西就可作為(wei) 發明對象。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