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考題解析及難度評估

2022年5月12日進行的AP物理1考試已經結束,本場考試為(wei) 線下紙筆考試,CB官網已更新了2022AP物理1北美FRQ真題。

試卷整體(ti) 難度和知識點

這次考試整體(ti) 難度中等,MCQ難度比較常規,個(ge) 別涉及到轉動和能量分析的題目偏難,其餘(yu) 題目都是常見的物理模型和考法。FRQ第一題偏難(涉及到彈力變化和能量分析),但也有簡單題目(萬(wan) 有引力),整體(ti) 難度比往年略高一點點,但考察的知識點依然在大綱範圍內(nei) 。

與(yu) 往年題目對比

1. 運動學和動力學單元考察比例有所降低,但考察的物理模型和難度和以往相比基本保持不變,仍然是以對拋體(ti) 運動和滑輪係統的解釋和分析為(wei) 主。

2. 萬(wan) 有引力和簡諧運動的考察比例增加,此次各考察了一道FRQ,但難度比較低,掌握好基本的公式和原理進行分析即可。

3. 能量和動量兩(liang) 個(ge) 單元的比例依然很高,並且會(hui) 和不同的物理模型進行結合,有一定難度,需要同學們(men) 深入理解能量守恒和動量守恒的意義(yi) ,並能自如運用。

4. 相比於(yu) 2021年,這次轉動問題考察比例降低,難度也很低,FRQ中隻考察了關(guan) 於(yu) 轉動動能的一個(ge) 小問,而且考察的是基礎公式應用。

5. 實驗題考察的物理模型比較簡單,實驗設計也很常規,但是考察了數據處理問題以及圖像斜率的意義(yi) ,這一考點在2021年真題和2022年sample question中都出現過,如果同學們(men) 有過針對性練習(xi) 就可以應對。

FRQ逐題分析

FRQ1

一個(ge) 繩子經過滑輪,連接兩(liang) 個(ge) 物體(ti) ,物體(ti) 1放在無摩擦力的平台上,與(yu) 一根固定在牆上的彈簧相連。物體(ti) 2豎直懸掛。從(cong) 靜止釋放。

?a.i. 從(cong) 物體(ti) 2受力的角度,解釋右側(ce) 的物體(ti) 2為(wei) 什麽(me) 會(hui) 先加速再減速到0。

考點:受力分析,力和運動的關(guan) 係

思路:物體(ti) 2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重力大小不變,繩子中的拉力則會(hui) 隨著彈簧的彈力變化而變化。從(cong) 靜止釋放的時候,重力大於(yu) 拉力,合力向下,加速度向下,物體(ti) 加速運動,當拉力逐漸增大超過重力的時候,合力向上,加速度向上,物體(ti) 減速運動,最終減速到0。

?a.ii. 推導物體(ti) 2瞬間靜止時,向下移動距離∆y的表達式。

考點:機械能守恒

思路:審題可知物體(ti) 和滑輪都不受摩擦力,整個(ge) 係統(blocks-spring-earth system)機械能守恒,因此係統減少的重力勢能mg∆y等於(yu) 係統增加的彈性勢能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係統減少的重力勢能即為(wei) 物體(ti) 2減少的重力勢能,增加的彈性勢能則可以用公式求出(彈簧拉長的距離x即是物體(ti) 2下落的距離∆y),列出等式求解即可。

?b. 判斷物體(ti) 2下落過程中,blocks-spring-earth system的機械能變化,並解釋。

考點:機械能守恒

思路: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是隻有係統內(nei) 的重力和彈力做功,題目中的係統不受摩擦力,繩子拉力對於(yu) 兩(liang) 個(ge) 物體(ti) 做的功大小相同,但一正一負,因此拉力的net work=0,因此隻有係統內(nei) 的重力和彈力做功,機械能守恒。

?c. 規定初狀態為(wei) 剛開始運動前的瞬間,末狀態為(wei) 瞬間靜止(速度為(wei) 0)時,下圖給出了忽略摩擦力條件下的初末狀態機械能圖像,需要畫出存在摩擦力時的末狀態機械能。

考點:機械能守恒,功能轉換,零勢能線

思路:根據圖A(即忽略摩擦力時的初末狀態機械能)可以看出,初狀態的重力勢能在末狀態完全轉化為(wei) 彈性勢能,此時係統的重力勢能為(wei) 0,相當於(yu) 規定了物體(ti) 2在瞬間靜止時所在的高度為(wei) 零勢能麵。對於(yu) 圖B(存在摩擦力),係統損失的重力勢能並沒有全部轉化為(wei) 彈性勢能,而是有一部分被摩擦力所消耗,因此(1)最終的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之和應當小於(yu) 初始的重力勢能。另外,由於(yu) 摩擦力的存在,瞬間靜止時物體(ti) 2所在的高度應當高於(yu) 圖1時的高度(零勢能麵),因此(2)在末狀態物體(ti) 2依然會(hui) 有一部分重力勢能。最終的圖像應當符合(1)(2)兩(liang) 點。例如重力勢能為(wei) 1格,彈性勢能為(wei) 2格。

FRQ第1題是往年考察過的物理模型,略微有一些難度,需要熟練掌握受力分析和能量分析思路,結合題目情況應用。

FRQ2

兩(liang) 個(ge) 相同的衛星,繞著某個(ge) 行星旋轉。兩(liang) 個(ge) 衛星的質量相同,都比行星的質量小。

?a. 畫出圖中情況下兩(liang) 個(ge) 衛星的受力。

考點:受力分析,萬(wan) 有引力

思路:衛星A受來自行星的萬(wan) 有引力(水平向右)和來自衛星B的萬(wan) 有引力(水平向右);衛星B受來自行星的萬(wan) 有引力(水平向右)和來自衛星A的萬(wan) 有引力(水平向左)。畫好箭頭並標注好力的名稱即可。

?b.i. 解釋為(wei) 什麽(me) A受到的合力有可能(could be)比B受到的合力更大。

考點:力的合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萬(wan) 有引力

思路:A和B之間的萬(wan) 有引力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星球A受到的合力是來自行星的萬(wan) 有引力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加上AB之間的萬(wan) 有引力,結果為(wei) 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星球B受到的合力是來自行星的萬(wan) 有引力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減去AB之間的萬(wan) 有引力,結果為(wei) 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因此如果A和B受到的來自行星的萬(wan) 有引力相差不大(即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相差不大),A受到的合力就會(hui) 大於(yu) B受到的合力。

?b.ii. 解釋為(wei) 什麽(me) B受到的合力有可能(could be)比A受到的合力更大。

考點:力的合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萬(wan) 有引力

思路:分析方法和上一問思路類似,但如果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相差很大,B受到的行星的萬(wan) 有引力會(hui) 遠大於(yu) A受到的行星的萬(wan) 有引力,此時B受到的合力會(hui) 大於(yu) A受到的合力。

?c.i. 推導衛星A受到的合力表達式。

考點:萬(wan) 有引力公式

思路:衛星A受到的合力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分別代入萬(wan) 有引力公式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計算即可。

?c.ii. 推導衛星B受到的合力表達式。

考點:萬(wan) 有引力公式

思路:衛星B受到的合力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分別代入萬(wan) 有引力公式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計算即可。

?d.i. 詢問c問得到的表達式是否支持b.i的推論。

考點:公式分析

思路:先用c問的結論,列出A受到的合力大於(yu) B受到的合力的不等式,然後整理該不等式,判斷出不等式成立的條件(與(yu) 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有關(guan) ),如果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的關(guan) 係有可能符合該條件的話,A受到的合力就大於(yu) B受到的合力(b.i.推論成立)。

?d.ii. 詢問c問得到的表達式是否支持b.ii的推論。

考點:公式分析

思路:先用c問的結論,列出B受到的合力大於(yu) A受到的合力的不等式,然後整理該不等式,判斷出不等式成立的條件(與(yu) 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有關(guan) ),如果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的關(guan) 係有可能符合該條件的話,B受到的合力就大於(yu) A受到的合力(b.i.推論成立)。

d問的兩(liang) 小問思路相同,可以通過推導公式來進行驗證,如果公式難以推導,也可以使用代數法(設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的值,代入表達式計算)。

FRQ第2題是一道比較簡單的萬(wan) 有引力題目,主要考察對於(yu) 基礎公式的理解和分析,應用好公式,說清楚分析思路就可以。

FRQ3

實驗題:一個(ge) 物體(ti) 懸掛在輪子一端(輪子本身有質量但不受摩擦力),從(cong) 靜止釋放。一個(ge) 學生認為(wei) 隨著物體(ti) 下落,物體(ti) 的動能增加。另一個(ge) 學生認為(wei) 重力勢能轉化為(wei) 動能。兩(liang) 個(ge) 學生想要驗證物體(ti) 重力勢能的減少量是否等於(yu) 平動動能的增加量。

?a. 寫(xie) 出實驗步驟、列出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和器材。

考點:實驗設計

思路:首先根據實驗目的,我們(men) 需要得到物體(ti) 重力勢能的變化和動能的變化,計算重力勢能的變化需要知道物體(ti) 的質量和下降的高度,計算動能的變化需要知道物體(ti) 的質量和落地前瞬間的速度(初速度為(wei) 0所以不需要測)。測量質量可以使用天平(balance),測量高度使用米尺(meterstick),測量速度使用運動傳(chuan) 感器(motion detector)。實驗步驟比較簡單,先測好質量和高度,然後讓物體(ti) 下落,測落地前瞬間的速度即可,但是需要多次測量減少誤差。

?b. 解釋如何使用上一問測量的量來獲得物體(ti) 落地前瞬間的動能。

考點:動能計算

思路:應用動能公式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然後把mass和velocity替換成上一問中這兩(liang) 個(ge) 量對應的symbol即可。

?c. 下圖給出了物體(ti) 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變化圖像,需要畫出輪子的轉動動能變化圖像。

考點:機械能守恒,能量圖像

思路:由於(yu) 物體(ti) 和輪子組成的係統隻有重力做功,因此機械能守恒,重力勢能轉化為(wei) 係統動能,但係統的動能分為(wei) 兩(liang) 部分(物體(ti) 下落的平動動能和輪子轉動的轉動動能),所以輪子的轉動動能應當等於(yu) 係統損失的重力勢能減去物體(ti) 的平動動能,根據圖像畫出即可。

?d.i. 下圖給出了物體(ti) 轉動動能關(guan) 於(yu) 角速度的平方的數據點,需要畫出最佳擬合直線。

考點:最佳擬合直線

思路:雖然數據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但我們(men) 可以畫出一條直線,讓數據點在直線兩(liang) 邊均勻分布,這就是最佳擬合直線(best-fit-line)。如圖所示。

?d.ii. 使用得到的直線,計算出物體(ti) 的轉動慣量I

考點:應用圖像斜率計算物理量

思路:首先我們(men) 要先找到圖像斜率的意義(yi) ,根據轉動動能公式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可知,圖像斜率值對應的應當是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先在圖像上找兩(liang) 個(ge) 點,用這兩(liang) 個(ge) 點的坐標計算出斜率,然後求出I值即可。

FRQ第3題是實驗題,實驗的裝置略微複雜,但實驗目的比較清楚,實驗步驟也不難(上述思路隻是正確思路的其中一種),圖像分析略有一些難度,但隻要掌握好對應思路也不難處理。

FRQ4

Case A中,一塊粘土水平撞擊桌麵上物體(ti) A,然後粘住,共同運動,最後落地。Case B中,一個(ge) 與(yu) 粘土相同質量的橡膠球以相同速度水平撞擊桌麵上的物體(ti) B(和物體(ti) A完全相同),碰撞後反彈。

?a. 下圖給出了情況A的係統動量圖像,畫出情況B的係統動量圖像。

考點:係統動量守恒

思路:無論情況A還是情況B,碰撞前後係統動量都是守恒的。因此碰撞後瞬間的係統動量等於(yu) 碰撞前瞬間的係統動量,由於(yu) 物體(ti) A和物體(ti) B碰撞前都是靜止狀態,碰撞前的係統動量隻需要考慮運動的粘土和橡膠球的動量,由於(yu) 粘土和橡膠球質量、速度均相同,因此動量也相同,可知碰撞後瞬間,A和B兩(liang) 種情況的係統動量也相同。因此B的動量應當是和A相同長度,指向右側(ce) 的箭頭。

?b. 碰撞後,物體(ti) A在水平距離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處落地,判斷物體(ti) B的落地距離相比於(yu) 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更大、更小還是相等。用一個(ge) 清晰完整的段落來解釋。

考點:動量守恒,平拋運動。

思路:首先運用動量守恒,可以知道當物體(ti) 離開桌麵時,物體(ti) A的水平速度要小於(yu) 物體(ti) B的水平速度。然後通過分析拋體(ti) 運動可知,物體(ti) 落地的水平距離等於(yu) 水平速度乘落地所需時間,而落地所需時間取決(jue) 於(yu) 離開桌麵時豎直方向的初速度、高度、加速度,由於(yu) 物體(ti) A和B離開桌麵時豎直方向初速度均為(wei) 0,高度相同,加速度均為(wei) 重力加速度,因此A和B落地所用的時間相同,物體(ti) B的水平速度更大,因此落地距離會(hui) 更大。

FRQ第4題是一個(ge) 比較典型的拋體(ti) 運動模型,結合了動量守恒,難度不大,分析的時候要注意環環相扣,列出分析時所用的物理量、守恒量、公式,確保涵蓋到所有給分點。

FRQ5

一個(ge) 彈性係數未知的彈簧豎直懸掛,末端連接一個(ge) 物體(ti) ,先讓物體(ti) 和彈簧處於(yu) 靜止狀態(受力平衡),然後將物體(ti) 和彈簧向下拉,再釋放,係統開始振動。

?a. 根據下圖給出的振動圖像,判斷彈簧的彈性係數。

考點:豎直彈簧的簡諧運動

思路:題目中給出的是一個(ge) 豎直彈簧做簡諧運動(simple harmonic motion)的經典模型,對於(yu) 豎直彈簧而言,做簡諧運動的平衡點是彈力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和重力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平衡的位置。題目中非常友好地給出了平衡點對應的高度是60cm,這裏需要注意,計算彈簧彈力時使用的是彈簧的形變量,因此需要再找到彈簧的原長度(題幹中給出,高度為(wei) 1m),因此形變量應當是100cm-60cm=40cm。此時列出彈力=重力的等式然後求解彈性係數即可。

?b. 在0.75s和1.13s兩(liang) 個(ge) 時間點,object-earth-spring system具有相同的總勢能和總動能

i. 解釋為(wei) 什麽(me) 兩(liang) 個(ge) 時間點的總動能相同。

考點:位置-時間圖像分析

思路:題目中給出的是高度關(guan) 於(yu) 時間的圖像,也就是位置-時間圖像,圖像的切線斜率即是瞬時速度,根據圖像可知,在0.75s和 1.13s,圖像的切線斜率相同,因此瞬時速度大小相同,動能也就相同。

?ii. 解釋為(wei) 什麽(me) 兩(liang) 個(ge) 時間點的總勢能相同。

考點:機械能守恒

思路:由於(yu) 係統不受外力(空氣阻力默認忽略),機械能守恒,總動能與(yu) 總勢能(包含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之和不變。因此兩(liang) 個(ge) 時間點總動能相同,總勢能就相同。

?c. 換一根長度相同、彈性係數是原彈簧4倍的新彈簧,重複實驗。

i. 求出新的平衡位置。

考點:胡克定律

思路:物體(ti) 處於(yu) 平衡位置時彈力和重力相等,用新的彈性係數計算出新的形變量,然後求出所在高度即可。

ii. 在平衡位置的基礎上,對新的彈簧拉伸和之前的相同長度,畫出新的振動圖像。

考點:簡諧運動振動圖像,周期公式

思路:首先彈簧的振動圖像一定是sin/cos圖像(波浪形),先確定好圖像的起點是高度最低的點(平衡點高度減去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振幅和之前相同。同時還需要注意,彈簧的彈性係數改變後,振動周期也改變,所以需要根據周期公式2022AP物理1北美卷FRQ已放出 || 附領取方式與(yu) 考情分析求出新的振動周期(是原周期的1/2)後再畫圖(相當於(yu) 圖像的寬度被“壓縮”了)。

FRQ第5題是對於(yu) 豎直彈簧做簡諧運動的考察,能量分析稍難一些,其餘(yu) 都是簡諧運動和彈簧性質的經典考點,熟記相關(guan) 知識點即可。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國Emory埃默裏大學院校及專業設置(附錄取偏好)

下一篇

2022AP物理2北美卷FRQ考題解析及難度評估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